产品展示
俄军导弹升级了,朝鲜导弹末段还能转弯,乌军爱国者失效?
2025-08-19
俄军导弹升级了,朝鲜导弹末段还能转弯,乌军爱国者失效?
这事儿还真没夸大其词。俄国防部强调:“由于伊斯坎德尔-M导弹的高超音速,所以无法被防空系统摧毁。”看看,人家俄军自己都敢这么说了,这是啥概念?说白了就是爱国者导弹系统在俄军新武器面前显得有点儿”跟不上趟”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6月28日那天,俄军朝乌克兰发射了7枚战术弹道导弹,结果呢?乌军的爱国者系统只拦截了其中1枚,拦截率才10%出头。这数字搁谁身上都得慌啊,花了那么多钱买来的防空神器,关键时候居然十发九空。
俄军导弹真的变”聪明”了
你要问俄军这导弹咋就突然变厉害了?答案就在末段机动技术上。说得简单点儿,就是这导弹在快要撞击目标之前,还能来个”急转弯”,把乌军的雷达给绕晕了。伊斯坎德尔沿着半弹道轨迹飞行,类似于飞行中的巡航导弹,同时速度超过4马赫,这使得拦截工作变得复杂。
更狠的是,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可配备种多样的弹药,包括杀伤爆破弹、混凝土穿甲弹、集束弹药、燃烧弹和核弹头。这就相当于一个武器平台能适配各种”子弹”,想打啥样的目标就换啥样的弹头,灵活性那是相当高。
俄军现在手里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不光能飞得快,还能飞得”花哨”。末段机动、电子干扰、突防诱饵,这套组合拳下来,原本很有把握的爱国者系统突然发现自己”老眼昏花”了。
朝鲜导弹的”引体向上”绝技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朝鲜那边的火星-11导弹。听说这玩意儿在最后俯冲阶段,居然还能”拉起来”改变轨迹?这不是开玩笑,这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想象一下,一枚导弹眼看就要砸下来了,突然来个急刹车加转向,防空雷达估计都懵圈了。
朝鲜导弹总局1日成功进行了”火星炮-11丙-4.5”新型战术弹道导弹试射,该导弹可携带4.5吨级超大型弹头。4.5吨重的弹头,这威力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朝鲜这技术还在不断升级,火星-11系列、火星-12系列和火星-17/18导弹已具备初步战斗力。
有消息说,俄罗斯可能从朝鲜获得了北极星-2中程战术弹道导弹(美国称之为KN-15导弹)。这意味着俄军不只是在用自己的技术,还在整合朝鲜的先进经验。两家技术一合并,威力可想而知。
爱国者系统的尴尬处境
说起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那可是美国的招牌产品。爱国者导弹系统在海湾战争中成拦截了伊拉克军队发射的飞毛腿导弹,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成功拦截弹道导弹,当年可是风光无限。但是现在面对俄军升级版的导弹,似乎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问题出在哪儿?主要还是技术代沟。爱国者系统设计之初,面对的是传统弹道导弹,飞行轨迹相对固定,雷达容易跟踪。但现在俄军和朝鲜的导弹都学会了”变轨”,这就把爱国者的算法给难住了。
2024年3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一段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导弹袭击乌克兰波克罗夫斯克地区的视频。影片中有2辆爱国者导弹发射车被摧毁。看看,连爱国者的发射车都被干掉了,这说明俄军已经掌握了对付这套系统的有效方法。
更要命的是,美国现在也不太愿意把最先进的PAC-3 MSE拦截弹给乌克兰。一来是怕技术泄露,二来是预算紧张。俄罗斯国防开支扶摇直上,从2022年的590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1090亿美元,2024年为1152亿美元,2025年更是高达创纪录的1268亿美元,人家军费投入那是实打实的大手笔。
技术较量背后的残酷现实
这场导弹攻防战,说到底还是技术和资源的比拼。俄军现在手里不光有自己的伊斯坎德尔系列,还有朝鲜提供的各种新型导弹。2024年底,1.1万名朝鲜士兵秘密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承担最危险的防御任务,这说明朝俄合作已经从武器层面扩展到了人员配合。
最新消息显示,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伊斯坎德尔-M导弹击中了超过1400个目标。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每一次成功打击都意味着乌军防空体系的一次失败。
而且俄军还在加紧研发新一代的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的速度将达到约8倍或9倍音速。它还能携带不同类型的弹头,如重达 350 公斤的高爆弹头或集束弹头,射程可达 1,000 公里。这射程一旦达到1000公里,整个东欧都在其威胁范围内了。
现在的局面是,俄军在导弹技术上占据了优势,而乌军的防空体系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爱国者系统虽然还能拦截一部分导弹,但面对大规模、多样化的攻击,确实力不从心。
这场技术较量还在继续,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的防空理念可能真的需要更新换代了,否则面对这些会”转弯”、会”引体向上”的新型导弹,再先进的防空系统都可能变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