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蜜雪冰橙”已拆除!茶饮山寨风缘何屡禁不止?
2025-08-25
“蜜雪冰橙”已拆除!茶饮山寨风缘何屡禁不止?
近日,四川宜宾屏山县中都镇有一家饮品店。该店因对蜜雪冰城进行“像素级模仿”而备受瞩目。视频显示,该店门头招牌为“蜜雪冰橙”,其读音与“蜜雪冰城”相近至极,仅一字之差。更为惹眼的是,门店标识中同样出现了雪人卡通形象,还打出了熟悉的宣传语“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橙甜蜜蜜”。不少网友调侃:“这分明就是复制粘贴版蜜雪冰城!”
不过,眼尖的消费者也指出其中细节差异,例如正版“雪王”的皇冠是白色,而“蜜雪冰橙”雪人的皇冠是黄色;正版雪王没有纽扣和双脚,而山寨版则在造型上做了“微调”。但这些差别并不足以让消费者第一眼分辨真假,整体视觉高度相似,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市监局出手:招牌已被拆除
针对此事,屏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媒体称,他们在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调查。执法人员确认,该门店尚未正式开业,但其装修风格、标识设计与蜜雪冰城高度相似,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最终,监管部门勒令该店即刻整改。当下,涉事店铺的门头字样业已拆除。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蜜雪冰城在全国范围内屡次遭遇“山寨”,从“蜜雪冰橙”“蜜雪”到“蜜念雪”,各种仿冒品牌不断涌现,部分甚至在县城和乡镇扎堆开业。消费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往往误以为这些“山寨版”就是蜜雪冰城的分店,结果不仅影响了品牌声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山寨现象频发:低成本蹭流量
为什么蜜雪冰城频频成为山寨对象?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品牌知名度高。蜜雪冰城以“高性价比”为经营路线,于全国开设门店达3万多家,其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尤其是“雪王”形象和那首魔性洗脑的主题曲,让消费者形成了强烈的品牌记忆。对于一些创业者而言,模仿蜜雪冰城能够快速获取关注。
第二,山寨成本低。 制作一个类似的门头招牌、套用相似的卡通形象和标语,成本远低于品牌加盟费用。相比正规加盟所需的几十万投入,山寨版只需要支付几千元装修费,就能迅速“上阵揽客”。
第三,监管存在滞后。 许多山寨店往往出现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消费者辨识能力有限,相关监管部门也难以及时发现,导致侵权现象屡禁不止。
维权案例:法院判赔 80 万
事实上,蜜雪冰城并非对山寨现象“坐视不理”。近年来,此品牌积极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例如今年 6 月,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判决了一起典型案件:“蜜念雪”因傍上“蜜雪冰城”,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经济损失 80 万元及合理开支 14 万元,并需在媒体刊登公告消除影响。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进一步强化了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
法院指出,“蜜雪冰城”与“蜜雪”系臆造词,经长期宣传使用,知名度颇高。山寨品牌刻意模仿,易使普通消费者误认二者有关联,此为典型的“搭便车”行为。这类判例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山寨茶饮品牌不仅要承担经济赔偿,还可能面临市场信誉受损甚至关停的风险。
消费者如何辨别?
面对层出不穷的“山寨蜜雪”,消费者如何避免“踩坑”?业内人士提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
细察招牌细节。正版“雪王”,其皇冠呈白色,且无脚与纽扣;若见雪人有黄色皇冠、脚丫或者纽扣,大概率为假冒。
看门店装修。 蜜雪冰城全国门店装修风格统一,门内通常设有统一的菜单灯箱和品牌周边宣传。山寨门店在细节上往往粗糙。
看小程序和收银系统。 扫码后若跳转至非官方小程序,或支付页面信息异常,很可能是假冒店铺。
看价格与口感。 山寨饮品多使用低价原料,味道与官方门店存在差异。消费者一旦发现饮品品质差,应及时警惕。
山寨背后的法律与市场难题
尽管每一次山寨事件都能在舆论关注下被迅速处理,但从整体来看,茶饮行业的山寨现象仍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这背后反映出两个深层问题: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需强化。 对于部分创业者来说,山寨品牌是一条“捷径”,他们认为只要开在小镇,不会被发现。但随着电商、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任何一个山寨门店都可能被曝光,最终得不偿失。
二是市场监管执法需要前置。 当前多地市监部门往往是在接到举报后才介入调查,这就给了山寨品牌“先开业揽客”的机会。未来是否能通过建立商标保护数据库、加强地方巡查,从源头压缩山寨空间,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最后聊聊:山寨终究是“短命生意”
“蜜雪冰橙”的招牌虽已被拆除,但类似的山寨故事仍可能在不同城市继续上演。从长远看,山寨品牌或许能在短期内依靠“蹭热度”吸引顾客,但缺乏正规供应链和品牌支持,最终很难长久经营。
对于消费者来说,擦亮眼睛、认准官方渠道,是避免受骗的关键;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如何提升执法效率,形成更强的震慑力,也将直接影响茶饮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品牌高度集中的茶饮行业,山寨或许能够模仿招牌和形象,但终究复制不了标准化的品质与服务。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才是一个品牌最核心的护城河。
信息来源: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