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城乡养老保险宣传升级:大地乡“三步走”让老百姓安心养老,办法在细节里
2025-08-31
“缴不缴?我刚才听说隔壁老王今年多交了一点,明年养老金涨得比谁都快。” “哎,缴是好,就是这些政策看得我头晕,怎么交啊?” 6月的贵州镇远大地乡,村口小卖部外又聚起了大家热火朝天地聊养老话题,这一幕可不新鲜,倒像是每年这个时节的“规定动作”。可今年,说法有点变。
自打大地乡搞了一套“三字诀”推进养老保险征缴,全乡上下可真闹了点新鲜劲头。村里的张大妈打趣:“现在不只是守着银行排队等缴费,手机点一下,干部上门帮个忙,快得很!”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细节,其实藏着基层治理的新招,咱们一探究竟。
01 组织根子得扎稳:老办法有新活法
过去讲养老保险征缴都是村干部一个个敲家门,现在大地乡直接上升到“谁的责任谁扛”的精细化模式。今年乡里专门拉了个“养老保险专班”,班子头头是乡长亲自出阵,各村分工一清二楚。政策开会搞了三回,连小姜这样刚入职的大学生也成了骨干力量。别看机构简单,这背后是一套“主要领导带头抓、基层干部细分抓、全民齐上阵”的链条。
根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披露,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突破3亿,“时间窗口”越来越紧迫。基层组织抓住了“快”字,不但有力避免了“撒胡椒面”,还能确保村民政策咨询和缴款问题随叫随到,有人兜底。这不,就是这“实”字诀,让老李大爷办事不用再愁眉苦脸。
02 政策还得说清楚:好政策也要让百姓听明白
养老保险不是一句空头支票。政策内容要讲,怎么讲才靠谱?大地乡把“广”字诀窍玩明白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变成标配:微信群里推信息,公众号做专题,村委夜校变政策宣讲,干部白天走村入户发宣传单,晚上微信群再“温故知新”。短短一个月里,宣传展板挂了40多张,材料发出去450多份,微信群通知发了70余条,比去年精准多了。
现场更有故事。上周,78岁的王奶奶家来了一队工作人员。“儿啊,养老金这事真有说法?”王奶奶眼神有点疑惑。干部递上一张算账卡片:“您看啊,比如每年多缴一档位,明年养老金就比今年多出一杯茶水钱,一年下来也能贴补柴米油盐。”这种接地气的讲法,比冷冰冰的公告顶用,可见宣传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能让老百姓心里有个明白账。
据民政部白皮书称,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5.6亿,参保率达98%以上,但“愿缴早缴”意识差异明显,说明“说得再好不如算账算透”。这一点,现实比口号更有说服力。
03 服务升级:小举措换来大变化
新一轮征缴最出彩的,就是缴费渠道通了五六条路: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上线,连老年人都有人手把手教。行动不便的张大爷,原本担心“腿脚慢缴不上”,现在干部主动下地访户,帮忙手机缴费,张大爷乐得连说:“这下不怕漏了!”
更巧的是,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乡里提前打电话、微信通知,帮他们网上办理。“以前只要人在外,卡一两年不交很常见。现在别说漏交,晚交一天都有人提醒。”养老缴费不再靠“自觉”,而是“全村围观”,别小看这些“面子工程”,它背后是“服务到底”的大文章。
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城乡基层养老保险经办数字化普及率达93%,远超全球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数据源: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大地乡的经验其实是缩影,关键还在于“优”——每个老百姓都能体会到政策就在家门口、服务就在手机里。
不动一兵一卒,征缴数据年年高,真正让“老有所养”从纸上变成了锅里的米饭。难怪老人们都说:“现在参保缴费,比买大米还方便。”
回到村口热闹的争论声里,你是不是发现,老人们关心的,从“政策靠谱不?”慢慢转成了“我还能多缴点,明年养老金高点?”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养老能不能落实到百姓的碗里,全靠政策说得明、服务做得细,你说村干部这点付出值不值?#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联词条: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