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换股不换人:股权变更背后的多元化野心
2025-09-11
“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 的话题近日引发热议,但工商信息背后的真相并非创始人离场,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股权架构调整。张亮通过全资控股的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掌控整个集团,这种 “个人转法人持股” 的操作,看似简单的股权腾挪,实则是为突破餐饮单一业态、布局多元化商业版图埋下的关键伏笔。
股权架构调整:从 “直接持股” 到 “法人控股” 的深层逻辑
此次变更前,张亮通过直接持股 10%+ 全资控股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90%)的 “双层架构” 掌控集团,变更后转为 “上海毅言久鼎 + 集团” 的单层全资架构。这种调整绝非形式主义,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管理效率看,单一法人控股能简化决策流程 —— 以往需多主体协调的供应链合作、跨业务投资,如今可通过上海毅言久鼎直接推进,尤其适配多元化业务的快速扩张需求。
更关键的是风险隔离与资本运作准备。餐饮行业受食材价格、食品安全等因素影响较大,将麻辣烫业务纳入法人主体旗下,可与未来新增的非餐饮业务形成 “风险防火墙”。参考 2021 年公司注销原主体、启用新名称的操作,此次架构调整或为后续引入战略投资、甚至分业务上市铺路。正如 2024 年与安井食品的供应链合作,若未来拓展预制菜业务,独立法人架构能更清晰地划分资产与收益,提升资本吸引力。
多元化布局:从 “卖麻辣烫” 到 “做餐饮服务商” 的转型
工商信息显示,集团经营范围早已突破餐饮,涵盖供应链管理、云计算技术服务等领域,此次股权调整正是为这些 “非麻辣烫业务” 松绑。在供应链端,依托全国数千家门店的采购需求,集团可向上游延伸,为中小餐饮品牌提供食材配送、仓储物流服务 —— 这一模式已被老乡鸡、西贝等企业验证可行,张亮麻辣烫凭借现有渠道优势,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云计算技术服务的布局则指向 “数字化赋能”。当前餐饮行业数字化渗透率不足 30%,集团可利用门店运营积累的用户数据,开发餐饮管理系统、会员营销工具,既服务自有门店提升效率,又对外输出技术解决方案。这种 “业务 + 技术 + 供应链” 的多元化模式,能降低对单一麻辣烫业务的依赖,比如 2024 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反复影响时,具备供应链能力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更强。
政策与行业趋势:踩准餐饮业高质量发展风口
2025 年 6 月实施的《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明确鼓励餐饮企业 “数字化发展”“供应链优化” 与 “多元化经营”,此次调整恰好契合政策导向。办法中 “支持餐饮业对外交流合作、培育地方特色餐饮” 的条款,为集团拓展预制菜出口、挖掘区域美食 IP 提供了政策红利。例如,可依托现有供应链将东北酸菜、川味调料等麻辣烫核心食材开发成预制产品,借助跨境电商打开国际市场。
同时,政策对 “反食品浪费”“安全生产” 的要求,也倒逼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集团通过集中化供应链,能实现食材精准采购、减少损耗,而云计算技术可实时监控门店库存与生产流程,确保合规经营。这种 “政策适配型” 调整,不仅能规避监管风险,还能享受地方政府对数字化餐饮企业的补贴与税收优惠,降低多元化转型成本。
从表面看,这场股权变更是创始人持股方式的转变;从深层看,是张亮麻辣烫摆脱 “单一餐饮品牌” 标签、向综合餐饮服务商转型的战略起点。未来,当消费者在张亮麻辣烫门店之外看到其供应链公司、使用其开发的餐饮管理系统时,便会明白这场 “换股不换人” 的操作,早已为企业的下一阶段发展画好了蓝图。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