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银发浪潮袭来。我们如何老去?科技赋能。传统创新。这是必须回答
2025-09-18
#教师节出游记录#
银发浪潮袭来。我们如何老去?科技赋能。传统创新。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中国老了。快速老了。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高达2.97亿。占总人口21.1% 。其中约75%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老龄化不是数字。是具体的人生。是张阿姨的高血压。是陈伯伯的糖尿病。吃饭成了赌博。每口都是风险。
但希望也在孕育。
一群年轻人。延边大学的学子。他们看见了这个问题。开发了“鹤食延年”系统。用算法为慢性病老人定制食谱。热腾腾的餐盒上。扫描二维码。弹出今日菜品的营养分析:“低盐低脂配方,钾含量达标,适合高血压人群。”系统已开发5023份个性化方案。科技有了温度。藏在适配疾病的餐食里。
这仅是智慧养老的一隅。
看上海奉贤。“青春里”养老社区。灰瓦白墙。乡村别墅。它由闲置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改造而来。回应着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朴素愿望。俞奶奶笑了。“住这里好。多热闹啊。”她把楼房租出去。搬进“青春里”。吃饭住宿每月约2000元。租金足以覆盖。政府有补贴。长护险也进来了。
模式很多。百花齐放。
北京朝阳有“养老管家”。健康管理。心理疏导。数据家人随时可查。
杭州构建“15分钟养老生活圈”。驿站、医院、食堂集中布局。步行可达。
肥城安驾庄镇“以地养老”。土地流转收益支撑养老中心。解决6000余名农村老人就餐问题。
技术重塑养老。
跌倒探测。生命体征监护。慢性病智能管理。语音控制床边灯。“小度小度,打开床边灯带。”无需黑暗中摸索。智能音响还能预约营养餐食。互联网医院平台提供在线问诊。大数据绘制健康画像。实现个性化医疗方案。
但问题依然存在。
产品服务。亟待更贴合需求。许多智慧养老产品缺乏细分和适老化设计。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数据接口不一。系统间互联互通困难。智慧养老的关键是适老。以老年人体验为落脚点。
政策持续发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同年出台的预收费监管指导意见。旨在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七部门联合。全链条监管。给行业划出红线。
未来走向何方?
从“助餐”到“助健康”。构建智慧养老生态。接入健康管理平台。实现饮食与慢病监测联动。“养老+医、康、研、教、旅”深度融合。旅居养老。文化浸润。拓宽视野。银发经济规模预计2035年达30万亿。
我们终将老去。
但老去的方式。可以不同。它关乎技术。更关乎人心。关乎我们如何定义。晚年的尊严与幸福。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吃得科学。活得健康。
安享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