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金融三巨头一同上涨,牛市真的来了吗?

2025-07-11

7月4日,银行、证券、保险板块罕见集体飙升,浦发银行年内暴涨41.69%,港股国泰君安单日涨21%,保险巨头太保500亿战新基金火速落地。

资金疯狂涌入背后,是存款利率逼近0%的倒逼,还是政策红利下的幻觉? 市场情绪高涨,但企业基本面尚未全面回暖,仅PCB等少数行业景气上行。

这场“三驾马车”躁动,究竟是牛市号角,又一场结构牛陷阱?

一、金融股集体躁动,资金扎堆高股息

7月4日,银行股全线飘红,9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 浦发银行年内涨幅达41.69%,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单日涨幅均超3%,银行板块总市值突破15.7万亿。

证券板块紧随其后。港股国泰君安单日暴涨21%,带动A股券商股跟涨,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涨幅均超5%。

保险板块同步发力。 中国太保宣布500亿元战新基金落地,重点增配高股息资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单日资金净流入分别达4.2亿、3.8亿元。

市场分化加剧。 沪指微涨0.32%,但超4000只个股下跌,资金集中涌向金融权重。 两市成交额放大至1.43万亿元,主力资金单日净买入银行股10亿元、软件开发板块22亿元。

二、存款搬家+政策催化

存款利率归零倒逼资金转移

央行近期调研“零利率对银行影响”,释放降息强化信号。 当前1年期存款利率仅1.45%,而银行股平均股息率高达5.0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5%。

“钱无处可去”成为现实。 6月银行理财规模激增6000亿元,保险资金增配高股息资产,仅国有大行就获险资增持超200亿元。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稳定币试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货币板块单日涨1.64%,跨境支付企业京北方、广电运通涨停。

资本市场改革加码。 金融委推动券商并购重组,科创板拟设“科创成长层”;公募基金新考核机制迫使1942亿元低配资金回流金融股。

全球市场共振效应

美股持续创新高,标普500年内涨幅18%,提振A股风险偏好。 弱美元周期下,6月北向资金净流入300亿元,创年内新高。

三、机构“哑铃策略”主导

防御端:高股息资产成避风港

国有大行成为配置核心。 工商银行股息率5.7%,建设银行5.3%,险资持仓比例升至历史高位。

银行ETF规模年内增长20%,份额突破120亿份,个人投资者借道ETF加速入场。

进攻端:科技成长局部突围

AI算力链逆势走强。 芯片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单周涨15%,紫光展锐科创板IPO提速刺激半导体板块。

政策催化创新药。 医保局新政支持全球竞争力药企,昂利康、塞力医疗涨停,恒瑞医药获外资单日净买入2.1亿元。

四、基本面未全面复苏

企业盈利分化明显

PCB行业一枝独秀。 沪电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增长49.57%,受美国算力需求拉动。

消费电子持续承压。 立讯精密二季度预告净利润下滑15%,手机出货量同比降8%。

银行股隐忧未解

净息差压力持续。 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降至1.43%,逼近历史低点;地方债务化解进度缓慢,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

结构性行情特征突出

资金集中涌向两类资产:高股息银行股(估值0.68倍PB)与科技成长龙头(PE超80倍),中游制造业遭冷遇。

五、聚焦确定性主线

短期配置逻辑清晰

红利压舱石:工行、建行等高股息大行,叠加7月分红窗口;太保、平安等低估值险企。

政策受益标的:稳定币关联券商(国泰君安)、数字货币(京北方)、AI应用(恺英网络)。

警惕过热信号

单一板块换手率超15%、融资余额单日激增5%以上,往往预示短期回调。 券商股历史经验显示:急涨后1个月内回撤概率超70%。

中报窗口验证成色

7月15日起中报预告密集披露。 业绩确定性强的PCB(沪电股份)、创新药(恒瑞医药)获机构提前布局;概念炒作标的面临证伪压力。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