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吞并压力不断,加沙生死边缘,古特雷斯一句话扎心!

2025-10-08

以色列放话要吞并约旦河西岸大片土地的时候,外界一阵哗然。更刺激的是,这事的导火索,竟然是多达十个国家打算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换成牌桌上的比喻,这就好像有人眼看就要胡牌,对手直接掀桌,不让局再继续下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没拐弯,直接警告局势正被推向危险的深水区。他说过劝也劝了,但以色列该做的还是会做。这话不只是外交辞令,他很清楚,在这件事上没什么人会真的去拦。而美国的态度,更让事情变得尴尬,它几乎没有批评吞并威胁,反倒去指责那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这就像有人家着火,美国不去救火,还教训邻居不该叫消防。

加沙的状况在他口中更是触目惊心。医疗体系崩溃,粮食短缺,成片建筑被夷平,当地已经不是普通的生存难题,而是彻底的灾难级别。古特雷斯直言,这是他见过的最惨烈的场面。不是说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没见过苦难,而是这种程度的“地狱难度”,连他也震惊。这里的普通人什么装备都没有,还得硬扛炮火。

他在镜头前的那种急切,很难不让人注意到孤立无援的味道。就像一屋子人安静地坐着玩手机,只有他一个站起来拍桌子,说眼前的局势已超出常态。但问题是,能听进去的人不多。美国的立场不用猜,欧洲很多国家也在观望,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立场更不一致。

更棘手的是,古特雷斯的担忧并不只局限于中东。他把话题拉回到气候问题上时,数字冷冰冰地摆在那里。全球平均气温和工业化前相比,已经上升了1.4℃,控制在1.5℃以内的国际目标眼看就要崩溃。差那0.1℃,触发的可能就是不可逆的气候灾难。

按道理,各国早该交出符合目标的减排计划,可距离11月的气候峰会只剩两个月,很多国家的作业本还是白的。有的干脆连理由都不编,有的则用“别的事太多顾不上”搪塞。疫情、中东冲突、俄乌战争……这些危机占据了全部的注意力。气候问题的优先级,被一层层往后排。

这时候,他和巴西总统卢拉计划共同召开一次气候会议,试图把这个议题拽回公众视线。但这场仗很不好打。各国的重心都在别处,有人忙着外交谈判,有人忙着军事行动,很少有人愿意在此刻分出力气修理这台正在过热的“全球空调”。

问题不只在于各方的懒散,更在于这种懒散叠加一起,就是集体的倒退。在中东,拖延意味着冲突扩大,在气候上,拖延意味着灾难提前到来。古特雷斯的用词已经不算温和,他用了“濒临崩溃”、“最惨烈”等字眼,试图让人意识到局势的逼近感。

有意思的是,中东和气候这两个领域,虽然一个打仗一个谈环保,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当前的国际舞台上,它们的共同点是,缺乏有效制衡。以色列的强硬动作,美国的选择性沉默,正如气候谈判中大国的慢性懈怠。该发力的人往往有别的盘算,被影响最大的那群人往往没什么话语权。

在耶路撒冷和加沙的硝烟间,美国一直用“盟友”的身份支持以色列。但当别的国家试图给予巴勒斯坦政治承认时,美国反而指责这些国家,理由是“不利于和平进程”。和平进程这个说法听上去有分量,但现实是和平根本没有启动的迹象。

对于加沙的普通人来说,美国的谈话要点无非是远处的背景音,而眼前的现实是水电瘫痪、医院关门、粮食减少。他们更在意的是下一顿在哪里,更不指望哪个大国会真心为他们出头。这种感受,古特雷斯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可他自己也明白,这类表态数量再多,高墙和封锁不会因为几句谴责就松动。

气候议题的节奏同样令人沮丧。自巴黎协定以来,全球一直强调限制升温的重要性,但统计数字毫不留情地证明,目标离手中的现实越来越远。少数国家确实做了努力,但大多数国家拖延不决,对承诺含糊应付。到了危机峰会前夕,各国的差距不仅没缩小,反而被现实的能源需求、经济压力拉得更大。

这里的讽刺感很强:本应是全人类共同作业的项目,成了谁都不想先动笔的作业。不动笔的理由有很多,中东的弹药声、欧洲的能源焦虑、拉美的经济不稳……这些问题哪个都够大,但气候的倒计时也不会因为别的麻烦按下暂停。

古特雷斯的讲话之所以像“世界吐槽大会”,是因为他几乎把所有棘手问题一口气抖了出来,也没怎么留面子。不管是批以色列吞并的威胁,还是怼美国在关键节点的沉默,又或者批评各国在气候减排上的拖延,他都是直接点名。站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这样的直白不多见。

不过,直白归直白,效果还得看各方的实际动作。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各国似乎没有被这番话推到立刻行动的轨道上。中东依旧有人试图推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进程,以色列依旧释放吞并信号,美国依旧在两边做选择性发声。气候峰会也照常走流程,但到时能不能收起一堆空白作业,没人敢打包票。

这大概就是他面临的最大困境,舞台上的麦克风在他手里,但控制灯光和音响的开关在别人那边。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