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美国页岩油遇困,油价下跌,高管投资信心受挫
2025-10-09
你知道么,德州的原野现在不仅风沙浩荡,连气氛都跟着阴着一层灰——不是空气污染的问题,而是这些钻油的人,连咖啡都喝得苦兮兮,满脸写着忧愁,眉头比石油沟还深。
有人说,是不是最近天气又反常了?
唉,跟温度没关系,整件事的脑洞其实开在政治、经济、油价的多重悬崖边。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弄了个季度问卷,不是随随便便的网上投票,而是把136位本地油气行业的大老板、实际操盘手都请去“聊聊家常”,结果呢,朋友圈都快炸盘了,大家开口就是一场“页岩的葬礼”。
有个受访者写得特别狠,直接给美国页岩油判了死刑:“末日降临,油价六十块,一切都玩完。”
你看着还能乐吗?
今年的油价像过山车,一路下滑滑到65美金都不到,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那名字都快发霉了,跌了整整10%。油价这玩意,不仅割了投资客的头,还让高管们的表情比股市绿盘还难看。
从二季度到三季度,公司前景指数一路下坡,从-6.4降到-17.6,这数字让人看着就直冒冷汗。就算不懂金融,这负数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而且不确定性也没减少多少,44点多,之前还47点多,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在猜:明天到底发生啥,没人敢说准话。
你以为只是几个人在哭穷吗?
实际情况是整个德克萨斯、路易斯安娜、还有新墨西哥州这些美国能源心脏地带,都在集体忧虑,不仅和自己挣钱有关,甚至牵动着国际原油市场的神经——你没听错,这一片子的储量,比很多全球超级产油国还多。
这种调查都是匿名,大家畅所欲言,结果出来嘛,字里行间都是“噪音和混乱震耳欲聋”。有老板表示,现在这环境,就是“谁敢拍板投资,谁就是勇士”,但问题是,勇士也会嘴软,现实太让人抓狂。
油价维护不住、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嘛,谁都不傻,都在抱着观望的态度。
说真话,78%的受访者跑都来不及,第三季度直接按下暂停键,不投了。
有人直言,政策的不确定性一直像挂在身上的闹钟,滴答作响,让石油行业的所有投资干脆一刀切,能撤的撤,剩下的还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走”的华丽冒险。
你以为他们只是嘴上说说?
连商业活动指数都在给大家打预防针,负值-6.5,整个行业的心跳都快停了。
可最让人喷饭(或喷泪)的是,有个老油田大佬直接说:“美国页岩油业务已经炸了。”夸张吗?这话可不是说给媒体听的,是嗓子里憋了半年才闷出来的实话。
昔日全世界都追捧的美国能源马达,现在连引擎都熄了火,背后本质不光是“政治敌意”,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经济“无知”,让本该欢腾发展的产业一锅端了。
再翻一下调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指数都挂在负区,石油是-8.6,天然气是-3.2,这种数字要是股民看到,估计直接给自己的账户来个清仓操作。
而且油服公司也是一片哀嚎,钻井的钢材成本蹭蹭往上涨,导致勘探和开发成本指数从11.4翻了个倍,飙到22。租赁费也涨得没边,28.1到36.9,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趁乱发国难财。
还有人说了:“未来三年多,别指望石油行业有好日子。”这一句,听了比风暴还冷。
再瞅瞅,特朗普自打今年1月上的能源监管改革,别说没效果,勉强让新油井的盈亏点掉了那么一丁点儿,每桶成本最多掉了不到一美金,有点像你去超市买东西,标价上去,最后说给你省了五毛钱,谁会当真?
有57%的高管认可确实成本降低了点,差不多一美元的区间,剩下的25%也建议,也就一到两块美金之间徘徊——可你考虑到一桶油六十多块,这一刀砍得根本不疼。
大而美法案来了,联邦特许金少了,租赁服务增加了,可说句心里话,除了账本好看点,实际效果很有限,58%的大佬表示产量略微增长,但也不过是和凉茶配比那点添头,36%甚至直接说,看不到啥变化。
难题还不止这些,调查显示,7月到当前,大家对年底原油均价的预测,都在抹黑。WTI原油的平均预期价格,掉到63美金,比之前预估的68美金整整少了五块,对石油公司来说,这五块不是啃苹果,是割肉。
整个行业内部,就像突然停电,大家都在黑夜里摸索:这路到底怎么走,难道真要原地等天亮?
你说,页岩气明明储量还行,技术也不差,为啥这个局面就像下注押错了一样,越投越亏,谁都有点心慌慌。
不少评论都提到,根本问题还是政策频繁变动,经济增长疲软,外有欧佩克+疯狂增产,内有管制、关税,一波接一波的灰天黑地。
美国石油公司搞得跟大逃杀一样,每天都在算账:今天不投,明天可能更亏,但随时有可能突发一条新决策,把你辛苦铺垫的计划打成废纸。
好玩的是,这种氛围下,真正敢花钱的,不是勇士,是“敢死队”了。大多数还是选择继续观望,投资决策感觉像是在赌桌上押注,心中没底气,可又舍不得“all in”。
说句扎心话,整个油气行业都被锁成了“等待消息”的按键,老板们的心比德州风还焦躁。
有些人对未来还存点“破晓前的幻想”,觉得只要全球政治风向变一变,国际能源市场回温,美国页岩还能牛一把。
可现实摆在眼前,是负增长、政策东一锤西一棒、投资冻结、成本上涨、油价跌跌不休,这些不是小道消息,而是所有行业人的“真实人生”。
过去美国页岩油气一度让世界为之侧目,技术加持,资本助阵,让美帝秒变油布斯,产业喧嚣。
现在情况大变,面对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板结、全球供应超量,美国石油公司高管已经不奢求“盛世”,只求别再出什么让人胃疼的新动作。
他们之所以又悲又怒,有的是对官方政策摇摆的无奈,有的是对经济整体疲软的焦虑,还有一部分,就是对油价、产能和行业前景的彻底失望。
天天有新花样出台,可实际看到的都是消极指数飙升,谁能高兴得起来?
综上,其实最大悬念并不是页岩气是不是熄火了,真正的问题在于,谁能厘清这场风暴背后的权力分布、利益交锋和行业周期。
油气领域,这几年不仅被政治绞得头皮发麻,还被市场和全球供需博弈裹挟。
美国石油行业曾经的辉煌,靠的是技术浪潮和金融弹药,如今面对一系列新老问题,能否再度振作,还需在一片喧哗中找到合适的动作和路径。
你说,这困境是不是像过于深的油井,大家都想打水,却总遭遇井壁渗漏,最后空手而归。
页岩气的“黄昏”折射的不光是行业周期,更是宏观环境、政策定力和全球贸易的博弈。
未来三年会不会全行业大洗牌,是不是政策能松点,油价能回暖,没人敢拍胸脯保证。
此刻美国石油高管们再焦虑,也改变不了大势。
企业困于成本、投资不定、市场看空,这种泥潭,需要更长远的战略和更加务实的政策来破局。
谁都不愿做最后一只接棒的“倒霉蛋”,大家都在喊:谁来给我们这盘棋出个好招?
聊到这里,咱也提个问题:你觉得美国页岩油的“黄昏”会持续多久?还有啥可能逆转吗?楼下留言一起聊聊,看你怎么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