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DeepSeek国庆前抢发新版本:开发者调用 API 成本可降50%

2025-10-10

点击关注不迷路

2025 年 9 月 29 日,星期一,距离国庆假期只剩一天。

大多数人已经收拾好行李,或者正盘算着明天去哪儿堵车。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AI 圈又出事了——DeepSeek 突然发布了新模型 V3.2-Exp,还顺手把 API 价格砍了一半以上。

这事听起来有点技术,但其实影响的是每一个用 AI 的人,不管是写代码的程序员、做内容的自媒体人,还是开小公司的老板。

因为 API 价格直接关系到你调用 AI 的成本。

以前调一次可能花一块钱,现在可能只要五毛。

别小看这五毛,积少成多,对开发者来说就是实打实的利润空间。

这事为什么值得说?

因为它背后藏着一个趋势:

大模型正在从“高高在上”的实验室产品,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

而 DeepSeek 这次的操作,不是孤例,而是整个行业加速落地的一个缩影。

先说说这个 V3.2-Exp 到底是什么。

Exp 是 Experimental(实验性)的缩写,说明它还不是最终稳定版,但已经能用了。

它是在上一代模型 V3.1-Terminus 的基础上,加了一种叫“稀疏注意力”(Sparse Attention)的新技术。

听名字很玄,其实原理不难理解。

我们知道,大模型处理文字时,会把整段话“看”一遍,然后决定每个词该怎么回应。

这个“看”的过程,叫注意力机制。

传统模型是“全看”,每个词都要和其他所有词比对,计算量巨大。

尤其是处理长文章、长代码时,算力消耗飞涨,成本自然下不来。

而稀疏注意力,就是聪明地“挑着看”。

它只关注那些真正相关的词,忽略无关信息。比如你问“《三体》里罗辑最后去了哪儿?”

模型不需要把整本书每个字都重新算一遍,只需要聚焦在罗辑、结局、飞船这些关键词附近的内容。

这样,计算量大幅下降,速度更快,电费更省,服务器压力更小。

DeepSeek 团队说,他们在几乎不影响输出质量的前提下,把长文本的训练和推理效率提上去了。

这话不是吹的——他们在多个公开测试集上做了对比,V3.2-Exp 的表现和 V3.1-Terminus 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效果没变差,但跑得更快、花得更少。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辆新车,油耗降了一半,但动力、舒适度、安全性一点没缩水。

谁不想要?更关键的是,这次不是只在实验室里玩玩。

DeepSeek 已经把 V3.2-Exp 推到了自家 App、网页端和小程序上,普通用户今天就能用上。

同时,API 价格同步下调:

输入缓存命中的情况下,每百万 tokens 只要 0.2 元;

没命中缓存是 2 元;输出是 3 元。

官方说,整体调用成本下降超过 50%。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举个例子,如果你每天用 AI 处理 100 万字的文本,比如做内容聚合、自动摘要、客服对话,以前可能每月花几千块 API 费,现在可能只要一两千。

对小团队来说,这可能是生死线的区别。

有人可能会问:

为什么偏偏选在节前发布?

这不是折腾人吗?

其实这恰恰说明 DeepSeek 很清醒。

节前发布,一是避开国庆长假期间的注意力真空,二是趁大家还没放假,赶紧把消息传出去。

而且,现在整个 AI 行业节奏飞快,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开。

你看,智谱的 GLM-4.6 也快来了,GLM-4.5 都已经被标为“上一代”。

在这种环境下,谁敢慢悠悠?

更重要的是,DeepSeek 这次降价,不是靠牺牲利润硬扛,而是靠技术优化真正降低了服务成本。

这才是可持续的打法。

过去很多公司打价格战,最后把自己打死了。

但 DeepSeek 是先优化架构,再让利用户,属于“先练内功,再放福利”。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变化:

大模型的竞争,正在从“拼参数、拼规模”,转向“拼效率、拼落地”。

早期大家比谁的模型参数多,动不动就几百亿、几千亿,好像数字越大越牛。

但很快发现,参数多不等于好用,反而可能更贵、更慢、更难部署。

现在行业共识是:

在效果相当的前提下,谁的成本更低、响应更快、适配场景更多,谁就能活下来。

DeepSeek 的稀疏注意力,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的重要尝试。

它不是简单地压缩模型,而是从底层架构上做优化,让模型“聪明地省力”。

这种思路,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

而且,这次 V3.2-Exp 已经开源,放在了 Hugging Face 和魔搭(ModelScope)上。

这意味着全球开发者都能免费下载、研究、甚至商用(具体看许可证)。

开源的好处是什么?

一是加速技术迭代,二是建立生态。

你用我的模型,就会用我的工具链、我的 API、我的社区。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既然是实验版,DeepSeek 也坦诚说了:

还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大规模验证,不排除某些边缘情况下表现不如预期。

这种态度其实很专业——不吹牛,不画饼,有问题就承认,有进步就分享。

回到普通用户视角,这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是个体开发者,现在调用 DeepSeek API 做应用,成本直接腰斩,可以大胆尝试更多功能,比如长文档分析、多轮对话记忆、代码生成等。

如果你是中小企业主,以前觉得 AI 太贵不敢用,现在门槛大大降低。

比如你可以用它自动处理客户咨询、生成产品描述、分析用户反馈,甚至辅助写周报——这些在过去可能要雇人做的事,现在用几块钱的 API 就能搞定。

如果你只是普通网友,可能感觉不到直接变化,但间接影响很大。

因为开发者成本低了,他们就能做出更多好用、便宜甚至免费的 AI 工具。

你用的 App、看的公众号、逛的电商,背后可能都悄悄接入了更高效的 AI。

这就像当年云计算刚兴起时,很多公司还在自己买服务器、搭机房。

后来云服务成熟了,按需付费,弹性伸缩,小公司也能享受大厂级别的算力。

现在 AI 正在走同样的路。

DeepSeek 不是唯一在做这件事的公司,但它这次的动作特别干脆:

技术有突破,产品马上上线,价格立刻下调,代码同步开源。

四步走完,一气呵成。

这种执行力,在国内 AI 圈里不多见。

当然,也有人吐槽:“非得节前发版本?能不能让人过个好节?”

这话听着像玩笑,其实也反映了行业现状——节奏太快,压力太大。

但换个角度想,正因为有这些“卷王”在拼命推进,我们才能更快用上更好、更便宜的 AI。

最后说点实在的。

AI 不是魔法,它不会一夜之间改变世界。但它确实在一点一点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而像 DeepSeek 这样的公司,正在把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技术,变成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的工具。

这比喊一百句“未来已来”都有用。所以,与其焦虑“AI 会不会取代我”,不如想想“我怎么用 AI 把自己变得更强”。

工具永远在进化,但会用工具的人,永远稀缺。

国庆假期快到了,祝大家玩得开心。

也别忘了,假期回来,世界可能又变了一点——而这一次,AI 变得更便宜、更好用了。

(全文完)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