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张发奎部北伐第四军发展历程7 重建第四军到脱离广西(上)
2025-08-04
瞿元超 杨广盐
七、重建第四军到脱离广西
1、重建第4军
1930年1月5日,李宗仁在平乐整顿部队,莫雄、李恒华等人离开部队。取消第三路、第八路的名义,各自恢复从前的番号,仍为第4军(军长张发奎)、第7军(军长杨腾辉)、第15军(军长黄绍竑)。这三个军仍以李宗仁为总司令,黄绍竑为副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第4军恢复番号后的序列如下:
第4军,军长张发奎,参谋长韩汉英
第4师,师长李汉魂,参谋长林祥
第10团,团长陈荣机
第11团,团长梁国材
第12团,团长李少霞
第12师,师长邓龙光,副师长吴奇伟,参谋长吴逸志
第34团,团长张德能
第35团,团长李汉炯
第36团,团长黄国俊
此时,粤军分兵向平乐、荔浦进迫,而留守后方的吕焕炎又公开宣布反桂拥蒋,在玉林就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粤方实力超过张桂军几倍,广西的局势十分危急。于是,决定由李、白指挥第7军和梁瀚嵩的教导师及黄瑞华警卫团,拦阻进入平乐、荔浦的蒋粤军;同时由黄绍竑、张发奎率第4军、第15军回师桂南和桂东南,解决吕焕炎,以巩固后方。
桂南方面:1930年1月13日,第15军由修仁出发,许宗武师出敌不意于19日袭占桂平,梁朝玑师袭占贵县。第4军配合桂系第15军解决吕焕炎的叛乱,经修仁、象县、武宜,协同攻占贵县、桂平。吕焕炎逃出贵县,退守玉林。
同时,在南宁的吕焕炎部杨俊昌、贾兴也于18日,将蒋武、张寿两团长驱逐,向李宗仁输诚。在宾阳的吕部伍朝栋、韦恒心两团也移到黎塘向李宗仁投诚。
第4军在南宁桂军吕焕炎一部反正后,乘势渡江,经兴业、玉林、陆川,出广东南路钦州、廉江、高州、化县等地。2月6日,第4军到达廉江,薛岳、吴奇伟各将领均来归。于是,以第15军一部监视玉林,大部沿江东下,佯攻梧州,粤军退守梧州。2月初,邓龙光率所部到达陆川,旋退回北流以南,在车田集结候命。
桂东南方面。许宗武率部久攻玉林不下,粤军以退到梧州的蒋军作后援,分兵进占藤县,主力余汉谋、香翰屏两师沿容苍公路进援玉林,谋解吕焕炎之围。白崇禧电黄绍竑,请他勿攻玉林,退守桂平、贵县,待他率第7军来到,再一同消灭粤军。
旋因粤军陈济棠率部进占縢县,向北流攻击。2月12日,黄绍竑急调第4军退到北流,企图阻止粤军与玉林城内吕焕炎会合。张发奎率李汉魂师绕道经化县、信宜到达车田,与邓龙光会合,以增援北流。
13日,黄绍竑令第4军和第15军同粤军主力余汉谋、香翰屏、蒋光鼐三师在北流东北三十里的三和墟决战。黄绍竑部先占南山,张发奎部继至,加入作战。张部攻入三和墟,粤军集中主力反攻,激战二昼夜,至16日上午,张桂军全线动摇溃退,被粤军追至兴业,方得收容。北流战役后,张桂军退到贵县防守,粤军也不积极追击,屯驻大河下游与玉林五属一带,两方隔江对峙。
北流战役损失惨重,第4军各师,每师剩下的兵力,仅有一个团,师长改任团长,团长降为营长。2月6日,薛岳重回第4军。22日,张发奎将第4师、第12师二个师合并为一个师,恢复第12师的名称,所部缩编为第34、35、36三个团;由张发奎兼任师长。
第4军,军长张发奎,参谋长韩汉英
第12师,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李汉魂,参谋长邓龙光
第34团,团长吴奇伟,参谋主任吴逸志
第1营,营长曾举直
第2营,营长李汉炯
第3营,营长黄国俊
第35团,团长薛岳,参谋主任梁国材
第1营,营长潘标
第2营,营长林祥
第3营,营长陈荣机
第36团,团长韩汉英
第1营,营长李少霞
第2营,营长张德能
独立营,营长欧震
1930年6月,因该师参谋长邓龙光不满第35团参谋主任梁国材,乃以独立营营长欧震接充,所遗营长由李汉炯接任。
2、参加中原大战
1930年3月14日,原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57人,通电拥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出兵讨蒋。原护党救国军第三、第八路军也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李宗仁为总司令。并于4月1日就任,副总司令黄绍竑,总参谋长白崇禧,参谋长陈翰誉。张发奎部编为第一路,指挥官张发奎。
4月1日,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黄绍竑为副总司令,白崇禧为总参谋长,陈翰誉为参谋长。下设第一、二、三路军,以张、白、黄为总指挥。
第一路由张发奎任总指挥,率第4军及第15军第43师梁朝玑部(临时改番号第4军第10师,师长梁朝玑),取道柳州、桂林出全州,直向永州、衡阳前进。
第二路由白崇禧任总指挥,率第7军(军长杨腾辉,辖第19、21师)及第15军第45师许宗武部,经龙虎关到零陵与第一路会合;
第三路由黄绍竑任总指挥,率梁瀚嵩、黄旭初两个教导师,则部署于迁江一带,掩护各军集中,俟各军入湘,才随后跟进。
广西后方则酌留保安团队,维持治安。
中原大战正式打响。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在南宁举行会议,决定放弃广西,挥师湖南,北上武汉,与冯、阎军会师中原。
5月11日,陈济棠、朱绍良以陆海空主力向桂平发动大规模进攻。5月22日,桂军梁瀚嵩师放弃桂平,许武宗师接着放弃贵县、横县。正在右江围剿红军的黄绍竑部也被调回,张桂军集中桂北,分三路入湘。
张桂军入湘后,所到之处如入无人境。27日,湘军原周斓师的团长唐生明(唐生智之弟)率部向桂军投诚,被李宗仁编为第8军(军长李品仙)。28日,因何键部第19师刘建绪避战后退,张桂军不战而入衡阳。何键决定放弃长沙,退守岳阳,等援军到达后再行反攻。蒋介石急令江西鲁涤平率部入湘增援。李宗仁与白崇禧随即率第7军向长沙方向前进。
6月5日,桂军第15军入长沙,朱绍良、夏斗寅、钱大钧等部仓惶北逃,何键部则退往湘西。6月8日,桂军第7军占领岳阳。
为配合桂军行动,第4军奉命抄袭醴陵,在醴陵城南渌水三角地带同湘军何键三倍于己之众遭遇。第4军以第34、36团从正面进攻,牵制住了湘军主力。薛岳则率第35团从右侧迂回湘军右侧背,直插醴陵城南铁道桥,切断了湘军的唯一退路。何键这下慌了手脚,立即命令部队后撤。第4军乘机前后夹击,打湘军打得溃不成军,何键留下断后的一个旅甚至遭到全歼,张发奎部缴获步枪二千余支。并继续向长沙追击。
与此同时,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第7军也占领了湘潭,并击败从湖北赶来增援的蒋军。于是,张桂军乘胜追击,先后攻占了长沙、岳阳、平江,前锋直抵汀泗桥。武汉指日可下。
6月初,张桂军攻占长沙等地后,白崇禧考虑到张桂军战线太长,若粤军从韶关北上攻占衡阳,张桂军极易被拦腰截断,遂电令作为后续部队的黄绍竑部迅速赶到衡阳布防。但黄绍竑不愿离开广西,行动迟缓,一直未能到达。而粤军蒋光鼐、蔡廷锴、李敬扬三个师在蒋介石急如星火的催促下,于10日一举袭占衡阳。同时,蒋介石又命滇军卢汉部4个师由百色沿右江直捣南宁,粤军余汉谋部攻占宾阳。于是白崇禧、李宗仁命令部队回师湘南,希图夺回衡阳。
6月18日,张桂军自长沙全线南撤。在广西的黄绍竑部二个教导师到达常宁时,粤军已占领常宁的秧田墟,拦住去路,双方展开激战,黄绍竑部被挫,退守常宁附近。
7月初,张发奎率第4军迅速沿衡阳城郊绕出衡阳以南的东洋渡口,转回到衡阳西南湘桂公路上的八塘地区,与撤退的桂军会合。于是,张桂军在耒阳召集各将领会议,决定暂不攻取衡阳,部队渡过湘江,据守祁阳、宝庆、零陵等处休整。而蒋光鼐、蔡廷锴两师跟踪而来,经二塘向洪桥出击。张桂军在衡阳以西集结完毕后,决计反击,夺回衡阳。即以主力第4、7、8军在左翼,第15军为右翼,遂先由桂军部队进攻,重点指向衡阳西南潭子山,并在洪桥之北的五塘一线激战两昼夜。张桂军因此前长期作战,士气不振,疲劳已甚;加上重武器缺乏,弹药不继;在粤军坚固的工事面前,一筹莫展,损失严重。第7军师长梁重熙阵亡,第4军独立营营长李汉炯也阵亡。 7月4日张桂军在逃亡途中,遭到飞机轰炸,狼狈不堪,士兵逃亡甚多,直退至桂林才停止。收容部队,张发奎点验部队,十不存二三。各将领心灰意冷,李汉魂、邓龙光等人离开部队,投奔陈济棠。
1930年7月14日,第12师因再次遭到重创,番号撤消,重新成立新的第10师,以原第35团团长薛岳升任该师师长。将第12师的剩余部队缩编一个营,编入第10师第30团,另以编余的军官和军士编为第28团、第30团的其他五个营的基干。以勤务兵、伙夫等后勤兵组成第28团,以第12师缩编的一营、新兵一营、桂军黄绍竑部老兵一营等组成第30团。又以新兵组建特务营。
吴奇伟调任新桂系第7军第21师师长,张德能调任该师第61团团长(一说第61团是由原第12师缩编而来)。
第4军,军长张发奎,参谋长韩汉英,兵站总监陈劲节,副总监石化龙
第10师,师长薛岳
第28团,团长林祥
第30团,团长苏祖馨,团附欧震
特务营,营长文湘
7月18日,第4军奉李宗仁之命开往柳州。20日全军出发,经永福等地,于25日到达柳州,进行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