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黄岩岛:从元朝测绘点到南海铁三角,中国如何守护这片祖宗海?

2025-08-18

在烟波浩渺的南海中部,一座形如等腰三角形的珊瑚环礁静卧碧波之上。涨潮时,它仅露出零星礁石;退潮后,150平方公里的礁盘托起一湾百平方公里的碧绿潟湖——这就是黄岩岛,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也是中国渔民世代相传的“避风天堂”。

一、千年印记:中国主权的历史足迹

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可上溯至七百多年前的元朝。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黄岩岛被选为南海重要测量点,成为中国古代行使海洋主权的早期实证。明清时期,这座岛屿以“石塘”“长沙”之名载入《更路簿》等航海文献,渔民世代在此捕捞,将岛礁位置刻进航海记忆。

近现代中国对黄岩岛的管辖脉络更为清晰:

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南海诸岛位置图》,将其划归中沙群岛,命名为“斯卡巴罗礁”;

1947年,正式更名为“民主礁”;

1983年,国务院确定标准名称“黄岩岛”,划归海南省;

1990年,岛上竖起主权碑;

1992年,五星红旗首次在礁上升起。

从法理看,《美西巴黎条约》明确规定菲律宾领土西界为东经118°,而黄岩岛位于东经117°51′,天然处于菲律宾国界之外。1970年代前,菲律宾官方地图也从未标注该岛。

二、十五年的阴云:菲律宾的非法侵占与中国的回归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条款生效后,菲律宾借机声称黄岩岛在其200海里经济区内,逐步升级挑衅:

1997年5月:中菲首次在黄岩岛对峙,菲律宾派出6艘舰艇围堵中国科考船;

1999年:菲军舰撞沉中国渔船“琼03091号”,造成11名渔民落水;

2005年:菲军警枪杀中国船长,气焰嚣张。

菲律宾的非法占据持续了15年,直到2012年4月10日发生历史性转折。当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抓捕中国渔民时,中国海监船迅速抵达对峙,封锁潟湖出口。经两个月较量,菲方最终撤舰,中国借此实现对黄岩岛的常态化管控,终结了菲律宾的非法控制。

三、不沉的航母:黄岩岛的战略价值

黄岩岛的价值远超其礁盘面积:

航运咽喉:扼守南海主航道,2012年日均400余艘商船经此,承载中日韩等国60%货运量及80%石油进口;

资源宝库:潟湖盛产石斑鱼、鳗鱼,海底蕴藏30余种金属矿及可燃冰;

军事铁三角:与永兴岛、永暑礁构成战略支点,监控菲美军事活动。

2024年,中国进一步固化主权:11月划定16个领海基点,12月向联合国提交海图,完成法律闭环。新华社发文强调将“依法加强巡航执法”,主权宣示掷地有声。

四、2025:最新交锋与南海棋局

2025年8月11日,菲律宾组织35艘舰船(含海警船、公务船及伪装渔船)分三路包抄黄岩岛,以“补给渔民”为名企图突破防线。中方以12艘海警船加1艘052D驱逐舰迎击,凭借精准布防将菲船阻挡于潟湖通道外。

冲突中突发意外:中国海警3104舰在拦截菲船“苏銮”号时,与中国海军“桂林”舰相撞受损。菲方称其参与救援落水人员,中方通报则聚焦于“跟监外逼、拦阻管制”的合法驱离行动。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对抗后菲总统马科斯迅速软化涉台言论,称中方对其“玩火”表态存在“误解”。地缘博弈中,实力永远是最有力的语言。

五、从维权到治理:中国方案的启示

黄岩岛模式为南海争端提供了三重经验:

历史法理优先:元代以来的管辖证据链,驳倒了“地理邻近论”的荒谬;

执法巡航+法律定型:2012年执法控制配合2024年基线声明,避免军事冲突;

共同开发破局:允许菲渔民临时作业等务实合作,验证“搁置争议”可行性。

潮涨潮落,黄岩岛的礁石始终矗立。它见证过菲律宾军舰的挑衅,记录着中国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如今更承载着巡航舰艇的汽笛长鸣。从郭守敬的测绘仪器到052D的雷达屏幕,这座环礁贯穿的是一部中国经略南海的壮阔史诗。

正如菲律宾媒体所言:“美国的盾牌遮不住南海的烈日”——当历史经纬交织现实力量,黄岩岛的碧波之下,沉淀的不仅是珊瑚遗骸,更是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意志磐石。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