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日本这次玩大了!辽宁舰一走,日战机竟虚空追打中国航母,上演闹剧
2025-08-18
当一方还在对着空无一物的大洋,进行一场略显尴尬的“模拟攻击”时,另一方早已将一场复杂的远海联合演训的实况画面公之于众。这两幕几乎同时上演的场景,主角都是中国航母,但所折射出的战略心态与现实能力,却形成了鲜明且耐人寻味的对比。
事件的引爆点源自日媒《读卖新闻》14日的一则报道。报道宣称,今年6月,在日本自卫队曾针对穿越琉球群岛的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展开了一场“模拟攻击演习”,并以此“清楚表明日本已做好应对准备”。然而,这番强硬表态的背后,细节却让人啼笑皆非。
对着空气输出,F-2的政治任务
这场所谓的“模拟攻击”堪称一出当代版的“刻舟求剑”。根据日媒自己的说法,演习并非在中国航母编队通过时进行,而是等到辽宁舰早已驶离相关海域,进入西太平洋深处之后,日本空中自卫队才姗姗来迟。
演习科目也简单到近乎敷衍,仅仅是由战机升空,对着辽宁舰曾经存在过的坐标,确认了一遍反舰导弹的发射程序。整个过程,堪称一次完美的“对空气输出”。演习地点也被日方含糊其辞地称为“钓鱼岛以北”,实则就在琉球群岛附近。
更令人不解的是演习装备的选择。按理说,要模拟攻击一艘现代航母,至少也该出动日本花高价引进的F-35隐形战机。可实际上,空自派出的却是几架F-2战斗机。这款被称为“平成零战”的战机,本质上是一款放大版的美制F-16,不具备任何隐形突防能力。
面对现代航母编队的多层防空体系,F-2的生存能力极为有限。它最出名的“亮点”反倒是其堪比五代机的昂贵单价,因此被自卫队员吐槽为“性价比最差战斗机”,不久前还在训练中摔了一架。
当被问及为何用一款毫无隐形能力的过时战机去执行如此“重任”时,一位日本政府官员的解释堪称点睛之笔。他表示,这是刻意为之,目的是为了“向中国清晰传递日本正在采取反制措施的信号”。这种将一次军事表演解释得如此清新脱俗的逻辑,充分展现了某种日式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色。
剧本改了,登陆点在东岸
那么,在日本自卫队对着空气“亮剑”时,他们假想的目标——中国航母编队,到底在做什么?答案由央视随后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揭晓,其信息量之大,远超外界想象。
纪录片画面显示,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航行,而是一场以台岛以东海域为核心战场,模拟实战对抗的复杂演练。解放军的剧本设定极为大胆:一支登陆舰队在集结时,突然遭到“疑似美军双航母”的偷袭。
此时,辽宁舰与山东舰组成的双航母打击群,必须全速驰援,夺取制空权,为登陆部队扫清障碍。整个演练的核心,恰恰是外界长期以来认为的“防御后方”——台岛东岸。台湾的防御体系有九成兵力部署在西侧海峡,东岸历来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和战略大后方。
解放军的这次演练,直接颠覆了这种传统认知。通过在东岸组织大规模登陆,不仅能避开西岸的密集防线,形成正面与包抄的组合拳,更能一举封锁台军的机场和港口,切断其后路与外援通道。这种战役构想,率先突破的是对手的想象力。
一个埋头推演,一个忙着炒作
纪录片中,辽宁舰、山东舰、071型船坞登陆舰、075型两栖攻击舰悉数在位,歼-15舰载机频繁起降,指挥舱内指令声此起彼伏。这已经不是单艘军舰的亮剑,而是海陆空天一体的体系化作战推演。火箭军、轰-6K、预警机等力量都被整合进这套复杂的作战系统中。
场景设定同样精准。辽宁舰编队卡在琉球群岛北侧,直接面对驻日美军的潜在干预方向。此举既是为了演练反介入作战,也是为了封堵“台独”高层可能借由与那国海峡向日本方向的逃跑路线。所有战术动作,都指向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在拒止外部干预的同时,完成登陆作战。
回看日本的反应,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画风。除了这次“虚空索敌”的演习,近期日本舆论场上涉华军事炒作也异常频繁。从7月底爆料的“美日兵推中要求美军对华核威慑”,到所谓“凉月号驱逐舰遭解放军炮击警告”的旧闻新炒,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焦虑感。
这种密集的舆论攻势,尤其是在二战结束纪念日的敏感时间点附近,似乎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应激反应”。其目的,或许正是通过渲染“中国威胁”,将日本从“历史加害者”的身份,包装成“现实受害者”,以此对冲亚洲各国对其侵略历史的追责。
结语
一场军事行动,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一方是埋头苦练,用实打实的体系化演练,公开展示自己为应对最复杂局面所做的准备,并将远海训练常态化,行动公开透明。另一方则是在对手走后,用一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表演来“传递信号”,并通过舆论炒作来安抚内部情绪。
那个曾经被用来描述中国海军困境的“第一岛链”,如今在中国双航母编队的常态化进出下,早已名存实亡。当中国海军的练兵场已经前推至西太平洋深处时,一些人似乎还停留在原地,用过时的装备和虚张声势的动作来寻找存在感。这种反差,或许比任何武器装备的对比,更能说明区域力量格局的真实变迁。事实证明,真正的安全感,源于扎实的准备和绝对的实力,而非对着空气挥舞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