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法媒狂吹“阵风”击败F-35,实战却被歼-10CE远距吊打?体系才是王道!

2025-08-25

最近法国媒体那叫一个热闹,大肆宣称自家的“阵风”战斗机在北约演习里简直是“神仙操作”。据说,它凭着灵活的身段,成功锁定了美军的F-35A和F/A-18E/F。

更劲爆的是,之前在阿联酋的联合演习中,“阵风”还曾“压制”过F-22“猛禽”!这下可把“阵风”捧上了天,成了唯一一个在演习中“击败”过F-22和F-35的非隐身战机。

这消息一出,大家立马炸锅了:难道“阵风”真能压制五代机?飞行员的素质,就这么厉害?可现在明明是隐身和超视距作战的天下,怎么又开始强调近距格斗了?

这背后,到底是四代半逆袭了五代机,还是现代空战的玩法彻底变了?这一连串的“胜利”消息,着实让人心里犯嘀咕。

演习里的“小九九”

要说“阵风”和F-35A的这次交手,咱们得掰扯掰扯。那可不是随便打打,而是“专门的近距格斗训练”。

这种演习,一般都在“可控环境”下进行,模拟实战条件。更关键的是,演习方常常会设置“对等起点”,甚至“人为制造视觉接触场景”。

嘿,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明摆着削弱F-35最引以为傲的隐身优势嘛。F-35从设计之初,就没指望它去玩什么近距缠斗。

它的看家本领,在于隐身、传感器融合和网络中心战。理想状态下,F-35应该在对手还没察觉的时候,就已经完成打击了。

可一旦被逼到近战,F-35机动性不足和推重比偏低的短板,那可就藏不住了,分分钟暴露在阳光下。

反观“阵风”,在近距格斗中确实有一套。它那独特的鸭翼加三角翼结构,带来了超高的机动性,玩起狗斗来,确实有两把刷子。

更别提法国空军在SPECTRA电子战系统上持续投入,这玩意儿在近战中能有效压制F-35的传感器,通过欺骗雷达、主动干扰,甚至电子屏蔽,让对手抓瞎。

营销的“好时机”

掐指一算,这时候爆出“阵风”战胜F-35的消息,时机真是妙不可言。这不,法国和印度关于114架“阵风”战机的大单子,价值超过200亿美元,正谈得火热。

法国这波操作,无疑是给印度打了一针“强心剂”。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打消印度对“阵风”性能的疑虑,尤其是对未来可能面对的“歼-35E”战机威胁的担忧。

但是,如果法国真觉得“阵风”在实战中应该去寻求和对手“贴身肉搏”,那可就有点危险了。这想法,简直是跟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这种宣传策略,无非是想营造一种“只要逼近就能赢”的错觉,却刻意回避了现代空战最核心的逻辑。

“静悄悄”的真相

跟“阵风”近距格斗的喧嚣热闹相比,最近在南亚上空发生的一场空战模拟冲突,就显得“静悄悄”多了。但它却以一种更真实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空战的真面目。

在这场冲突中,传统的近距离缠斗模式,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具体来说,在2025年5月那次印巴空战模拟中,巴基斯坦的“歼-10CE”在ZDK-03预警机引导下,表现得相当出色。

他们使用霹雳-15空空导弹,在数百公里外精准击毁了印度方的目标,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印方在这场冲突中遭遇失利,关键就在于预警机对抗中败北,根本没法发现对手的“歼-10CE”。

更让人心惊的是,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早就牢牢锁定了印方的“阵风”战机。当巴方的霹雳-15E导弹在预警机引导下飞向“阵风”,并开启末端雷达导引头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阵风”的雷达告警和航电设备,竟然几乎毫无反应!这可就暴露出“阵风”在有限硬件部署环境下,其电子设备的战斗力严重不足。

它的远程作战能力简直是弱得可怜,最终导致了战术上的3:0惨败。这清楚地告诉我们,现代空战中,非隐身战斗机在数百公里外,很可能就已经被预警机或隐身战机发现了。

隐身战机能凭借低可探测性,实现“无声发现敌人”,而远程空空导弹对非隐身机来说,就是致命的威胁。所以,非隐身战机能否活下来,更多时候得看运气,而不是单机的性能有多强。

这场“静悄悄的胜利”,比“阵风”的“狗斗”更具现实意义。它直接验证了空战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单机性能”竞争,彻底转向了以“发现-引导-打击”三位一体为核心的“体系协同”作战模式。

空战结果,直接取决于在己方作战体系支持下,远程空空导弹的性能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体系才是王道

“歼-10C”之所以能在此类冲突中成为“杀器”,可不是因为它单项指标全球领先。而是因为它所处的空战体系架构,一天天成熟起来。

它搭载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极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最关键的是,“歼-10C”能够与空警-500等预警机无缝对接。

它们能进行中继制导、导弹再锁定、目标数据共享等一系列复杂任务。央视纪录片《攻坚》里就曾展示过一幕:在空警-500引导下,“歼-10C”通过僚机中继制导击落“隐身目标”的画面。

外界普遍猜测,那模拟的就是歼-20等五代机。这表明中国空军在体系化作战的演练强度和执行精度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空军已经形成了一套以歼-20制空、歼-16/16D电子压制、歼-10C火力支撑的“铁三角”体系。再配合空警-500、电子战机、无人僚机等多种平台,实现了从“发现”到“打击”的全链路闭环。

这简直就是“体系先发”理念的积极实践者。这种体系化的优势,远非单一先进战机所能比拟。

反观印度空军,尽管他们的“阵风”战机在某些单项指标上,可能不逊于巴基斯坦的“歼-10CE”,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体系支撑。

再加上指挥链条落后,数据链普及不足,这些先进平台在实战中,只能“孤军奋战”,根本难以形成作战合力。而巴基斯坦的“迷你空战体系”,虽然不庞大,却能完成关键节点协同,实现了“以少胜多”的战术目标。

结语

“阵风”战胜F-35的演习结果,说到底,只是特定条件下的表象。F-35的“失利”,并非它彻底失败,而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使是五代机,也仍然需要依托完整的信息体系和战术配合。

未来的空战,不再是简单地比拼谁的飞机更隐身、谁的雷达看得更远,而是谁先发现、谁先协同、谁先打击。战斗机的“代次”,已经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标准了。

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平台、无人机,乃至卫星系统,这些都是战场上的“新兵种”。一个国家空军的强弱,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高效、稳定、快速反应的空战体系,而不是仅仅拥有几架五代机。

“阵风”与F-35的演习交锋,以及“歼-10C”在实战中远距离猎杀对手,共同揭示了未来空战的真正模式。当今空战,是多平台、多节点协同作战的立体化战争。

这种新时代空战模式,正在重塑世界空军格局。谁能看清这个趋势,谁就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