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穿越崇祯十七年,内忧外患之际,他如何力挽狂澜重振大明
2025-08-25
哥们,告诉你个秘密!这本男频神作,简直是燃爆了我的阅读之魂!从开篇的惊心动魄到后续的步步为营,每一章都让人热血沸腾,根本停不下来!主角的智慧与勇气并存,面对强敌从不退缩,那份坚韧不拔,看得我直呼过瘾!如果你也爱那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爽文,这本绝对不能错过,错过?不存在的,你绝对会后悔没早点遇到它!赶紧加入书架吧!,咱们一起畅游这精彩绝伦的玄幻世界吧!
《大明之崇祯大帝》 作者:檀芸
第一章大明危在旦夕
眼下已是崇祯十七年二月。
正值春季。
但被风沙肆掠的紫禁城没有半点春日和煦的气息。
朱由检先睁开了眼。
看着身旁和衣而眠的美娇娘袁贵妃,他心中是百般感慨。
来到这个世界已有半月。
还成为了大明的最后一个君王——朱由检!
这让本为后世一普通公务员的朱由检不由得嗟叹一声。
如果他所料不差。
李自成的大军是在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一十九日打进的北京城。
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正是在那日吊死在煤山上,成了后人叹息的末世帝王。
可事实上,自己这位崇祯皇帝才刚刚过了而立之年!
正是一个男子事业起步,宏图大展之时,但偏偏对于自己这个帝王而言,却要走向穷途末路,带着自己的江山一起埋葬于煤山之上!
然后让历经三百年恢复与发展且已远迈汉唐、治隆唐宋的华夏文明沦落于异族之手!
甚至接受鞑虏无情的诋毁与栽赃!
什么志大才疏、什么猜忌多疑,什么寡恩刻薄……
似乎明史上关于自己这个皇帝的评价并不比自己的哥哥父亲们好多少。
不甘心!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附身的朱由检此时是真的不甘心!
不甘心自己在好不容易重生后就不得不再次接受吊死的命运。
不甘心这个本已是商业经济与海洋贸易极度发达的大明王朝就这么被一个落后的农奴部落政权取代!
并连带着整个华夏文明彻底滑入落后西方数百年的深渊!
不甘心自己本可以莺歌燕舞、享尽世间荣华的帝王身份就这么白白的浪费,还戏剧性的上演一场壮烈的自杀。
朱由检讨厌用自杀的方式解决问题!
因为这不是解决,是逃避,既然连死亦不畏惧,又何必惧怕生!
“陛下”,自田贵妃于崇祯十五年薨后,袁贵妃便成了朱由检身边容颜最为俏丽的妃嫔。
琼鼻樱唇,纤腰楚楚,盈盈可握,谷峰丰腴而肤白如雪,还不过二八芳龄的她依旧还保持着少女时的青涩与娇羞。
虽说是深处深闺的女子,但她也能感受到王朝末日的来临。
而眼前的这位体格瘦削,胡须渐浓的男子正是她唯一的依靠。
袁贵妃在轻唤了朱由检一声后就不由得把一双藕臂缠上朱由检的胸膛,且抱得很紧。
即将到来的末世让她感动惶恐,让她很没安全感,她只有死死的抱住朱由检。
朱由检见她蛾眉紧蹙,神色凄凉,心中也不由得陡生怜惜之情。
按照原有历史的发展,自己这位楚楚可怜的爱妃将会同其他妃嫔一样被已经陷入魔怔的自己亲手杀死!
但若是现在让朱由检杀死袁贵妃,他还真下不去手,且不说这是一个于自己枕边陪侍达一年之久的娇娘。
即便是素未谋面的女子,自己也不忍心夺取人家的青春年华。
那时的自己是到了何等的悲痛欲绝之时,才下得去如此狠手!
“扶朕起来吧”,朱由检拍了拍袁贵妃的香肩,在她额头上轻轻啄了一口,就要起身更衣。
朱由检刚才的温柔举动让袁贵妃心里略感诧异。
按照以往的经验,勤政的陛下是从来不会做出如此体贴的动作的。
在他眼里只有国事,除了国事还是国事,别说自己这个妃嫔,就是皇后娘娘乃至太子殿下都没有亲近过。
而今崇祯的举动却让袁贵妃内心陡然感到一阵喜悦之情,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也稍微安定了些。
只要陛下好好的,自己就不会有事,不是吗?
北京城守不住,还可以去南京,南京城守不住,还能去杭州。
这是袁贵妃内心的想法,她这样劝慰着自己,但后宫不得干政,因而她也就没有对崇祯说。
朱由检着好龙袍后就出了袁贵妃的寝宫。
看着眼前的乌云密布下的紫禁城。
红墙绿瓦犹如夕阳下的一道残血一般。
昏暗的汉白玉柱与皲裂而不复光泽的金砖无不体现着大明王朝的没落。
“王承恩,今天是几月几日?”
提着灯笼在朱由检一旁微躬着身子缓缓跟在朱由检后面的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太监王承恩被朱由检这么一问就忙停了下来:
“回陛下,眼下已是二月一十九。”
“刚好还有一个月!”
朱由检不由得轻笑一声,心里暗道。
唉!
这就是上天给自己的安排,离三月一十九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就只有一个月!
离自己吊死煤山只有一个月!
离自己的两个儿子被他们的外祖父害死,自己的紫禁城从此在接下来的时日里连续换了两拨主人只有一个月!
一个月内,自己能做什么?
守住北京城?
大明唯一的一支野战精锐早跟着孙传庭一起埋葬在了潼关。
朱由检一时也想不出还有哪支军队能拯救自己。
没多久,朱由检已经到达了乾清宫。
看着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他很难想象在一月之后当李自成坐在这乾清宫内是什么样子。
同样,在李自成败走京城后,建奴的皇帝顺治坐在这里会是什么样子。
从那以后,留发不留头的野蛮诏令会从这里发出。
整个京畿之内成为建奴的猎场!
沃野良田被这些八旗子弟圈占,大量汉人成为包衣奴才或者直接被屠杀。
想到这些,朱由检的心情不由得更加沉重了些,没有如今成为这紫禁城主人的半点欣喜之色。
此时。
内阁首辅魏藻德、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左中允李明睿、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等一批被朱由检平台召见的文官已经等候在乾清宫平台多时。
等到朱由检坐在宝座上,这些大臣才走上前来行礼。
“参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轻轻一挥手,便喊了一声:“平身!”并道:
“国步维艰,江河日下,贼寇李自成如今已陷太原,京城危在旦夕,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虽然朱由检知道自己不可能指望这一群文臣能有想出什么有用的法子。
毕竟不是每一次兵围京城的时候都能有于谦这样能力挽狂澜的能臣。
但问总比没问好,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或许这些人提出的一些主意里面也能有几个可用的办法。
第二章百官各怀心思
但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问了之后,整个殿堂内却是鸦雀无声!
这些文官们面面相觑,不是你看看我,就是我看看你,没人敢上前来回答朱由检的问题。
“怎么,都哑巴了吗?”
朱由检心情有些不悦,神色很是严肃。
虽说李自成大兵压境,大明江山危在旦夕,但自己现在还是大明皇帝,还是九五之尊。
这些人竟敢都不想回答自己的问题,难不成,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投降不成?
这时候,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吴牲站了出来。
朱由检看得出来,此人明显是有些害怕的。
拿着象笏的手都在抖动,似乎自己片刻就要斩杀他全家似的。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吴牲说后就递上了奏疏,朱由检接了过来:“难不成吴爱卿已想到退敌良策?”
“非也,微臣只是想说,微臣已年迈,身染旧疾,特呈上辞疏,望陛下赐臣还乡!”
这吴牲说着就跪了下来,腿脚依旧在发抖。
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现在辞掉自己的内阁大学士官职,然后逃回南方老家去。
朱由检自然也猜出了他的心思,便举起他的奏疏道:“还有要请旨回乡的吗?”
“臣,兵部右侍郎孙时纶请病还乡!”
“臣,大理寺少卿唐祥泰请病还乡!”
“臣,户部都给事中武傲宁请病还乡!”
……
朱由检看着眼前跪着的一排大大小小的官员,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夫妻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君臣之间。
“哼,你们病的倒真是时候!”
朱由检将内阁大学士吴牲的奏疏直接丢在了地上。
虽然,朱由检理解这些官员是因为怕死而不愿意留在京城。
但这些人既然怕死,便只怕也算不上是什么清正廉洁之官,无忠义之心。
自己若放他们回乡,只怕依旧会祸害乡里,进一步激起民变,让还没大乱的南方也发生民变。
但朱由检也没想要把这些大臣杀掉。
毕竟,这些官员至少只是想逃离京城,还没想把自己这个君王卖给李自成。
不过,在这朝堂中,还是有好些做好了要投降李自成准备的官员,朱由检自己都知道有好几个后来都会投降李自成或者建奴。
即便是这里面的内阁首辅魏藻德,也会在李自成破城之日投降李自成。
还有兵部尚书张缙彦、以及成国公朱纯臣、襄城伯李国祯这三位掌控京城军队实权的人物在以后都先后投降了李自成。
也就是说,现在的朱由检已经没有了兵权。
“可恨自己现在已无可掌之兵,若不然现在就能将这些卖主求荣之徒直接斩杀于乾清宫!”
朱由检决定暂时隐忍,并主动问向魏藻德:“魏爱卿,你是内阁首辅,你可有何良策?”
魏藻德战战兢兢地走了前来,并不敢抬头看朱由检。
他自然知道现在天下已经快是改朝换代的时候,而自己作为内阁首辅,只怕也是回天乏术。
若是想告病还乡,只怕陛下也会不肯甚至会直接将自己杀掉,毕竟自己是内阁首辅。
如果自己都不肯同陛下留在京城,那必然让陛下断掉对大臣们的最后一丝指望。
更何况,魏藻德自己也不甘心就这么回乡养老,他才当内阁首辅没几个月。
在他看来,如果自己到时候投降了李自成,只怕依旧会是内阁首辅。
毕竟李自成虽然势大,但到底是流贼,还没有一个大学士投降他,如果自己堂堂内阁首辅投降李自成,必然会被李自成重视。
所以,魏藻德留在京城还有另外一层的心思,就是等李自成攻进城,然后自己做大顺朝的内阁之主!
不过,狡猾的魏藻德明白现在是自己要低调的时候,不能表现得太优秀,因为那样会被陛下所倚重,陛下就会让自己站在前面,那样自己只怕就难于投降李自成。
于是,魏藻德故意回答道:“陛下,微臣愚笨,尚无良策。”
朱由检不由得摇了摇头,他看得出来,连这个内阁首辅也已经不是和自己一条心。
在自己面前充楞卖傻起来,只等着到时候李自成攻进京城直接投降做李天子的大臣了。
不由得有些愤怒的朱由检现在恨不得直接就杀了魏藻德,直接断了他还想出卖自己给李自成做走狗的念想!
然而,这时候,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站了出来:“陛下,如今唯有诏令辽东总兵吴三桂加速进关勤王才是上策!”
对于吴三桂,朱由检自然是知道此人的,在李自成占领京城后,先投降李自成后因李自成杀其父夺其妾而复又投降建奴多尔衮,引清军入关,做建奴平定中原的先锋军,最后将大明最后一位帝王永历皇帝缢死,可谓是自己大明的千古罪人!
朱由检不确定自己如果真让吴三桂来救,哪怕打退了李自成,会不会有引狼入室之嫌。
毕竟现在自己在京城几乎已无可掌之兵,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他吴三桂若果真是这当世枭雄,只怕也不会甘心做自己这个末代皇帝的鹰犬!
这时候,左都御史李邦华又站了出来,言道:
“可是,陛下,吴三桂已经派使来说,关宁军因抗击鞑子而兵困马乏,而若要将士奋勇勤王,亟需一百万两响银和十万石粮草犒军才可出关援京。”
一百万响银和十万石粮草?
朱由检一听到此就不由得冷笑了起来,他自然听得出来,吴三桂是在漫天要价,表面上是借粮饷不足而不肯发兵来救,其实是怕与李自成大军决战而损失了自己的关宁军主力,使得自己没了看家本钱。
此时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已经指挥不动这些军阀们了。
朱由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但他还是想借此向这些中饱私囊的官员们要一些钱财,以备将来练兵所用,因而便近乎以恳求的语气问道:
“无奈现在国库空虚,太仓已无半钱银两,诸位爱卿皆是我大明之忠臣,可否捐出家私凑出百万军饷犒劳关宁军,以解京城之围,保得我大明江山?”
第三章文官集团的背离
朱由检这话一出,这些官员们都不由得埋下了头,他们没想到陛下又找自己要银子。
但在他们看来,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任何图存的希望,没必要白白浪费了自己为官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财。
因而这些官员们再一次很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倒是有几个官员想冒头说捐出一些家资,却被魏藻德回头一瞪,就都退了回去。
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官场现状。
官员们已经不再跟朝廷一条心,都在做自己的打算。
即便真还有点忠心的大臣此时也都保持了沉默,不敢跟整个文官集团作对。
或者说,自己这个君王也已经给不了他们任何保障。
让他们不得不抛弃自己这个君王。
无可奈何!
朱由检只得亲自点名,便道:
“魏爱卿,你是内阁首辅,其家族又是通州巨商,良田沃野数千顷,钱粮都已经达百万之巨,可否向朝廷捐赠一二,以报朝廷这些年来提拔你之恩德。”
魏藻德心中颇感郁闷,自己家是有钱不假,但也没必要给你朱家王朝做陪葬品!
于是,魏藻德便直接说道:
“陛下所言之家实乃微臣之兄魏藻富家;
但早在数年前,微臣与兄已分家,微臣家中不过薄田三十亩,老仆三口,存银也不过百两,也不过是历年做官所得俸禄积攒之资,本想靠此钱财医治家中已患病的老母,如今既然国运维艰,微臣愿拿出全部家资两百两以充军饷!”
朱由检可清楚的记得李自成后来攻破京城抄这魏藻德家时单现银就抄出七万两!
但如今这魏藻德却在自己面前哭穷!
拿两百两糊弄自己。
而此时,其他几位官员也站出来说自己没钱可捐,不是哭穷就是哭惨。
朱由检本就没指望这些人能真的倾其钱财助自己,便也没再继续追问道:“
“既然都没钱,那除请吴三桂入关勤王之外,可还有其他良策?”
朱由检话音刚落,群臣又是保持沉默。
临了,还是官职最为卑微的左中允李明睿站了出来:
“陛下,北方除京畿之地外,陕西、河南、山西大部皆陷入敌手,而山东之地也惨遭兵匪涂炭,且无险可守;
好在江南尚无叛乱,且民心还在,所屯粮积银也可支撑朝廷运转,且当初成祖立南京本也有留后路之打算,所以才有南京之六部和都察院、五寺和五军都督府,陛下可趁流寇大军未到之际南迁,仿宋高宗立南宋事,以做权变,待到他日重振旗鼓,北伐收复京师之地!”
总算是有大臣建议自己去南京。
对此,朱由检也有些赞同,毕竟北方地区守不住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李明睿的话刚一说完。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就站了出来,直接怒喝道:“万万不可,陛下!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当年也先犯京城,英宗北狩,我大明尚能做到死战不退,保得京师不失,如今不过区区流寇耳,又有何惧之!
况京营尚有十万大军,焉可不能与流寇一战,对于此等建议南迁之人实乃贪生怕死之徒,蛊惑军心,陛下当立斩此人,以收军心!”
这时候,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窦顶也站了出来:“请陛下立斩左中允李明睿!”
“请陛下立斩左中允李明睿!”
紧接着,又是十多名官员出来威胁朱由检杀了李明睿,甚至还有手握兵权的兵部尚书张煌言和统领京营襄城伯李国祯等人。
朱由检自然明白,现在真正有效的办法就只有去江南,只有去江南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而留在京城只有等死。
而这里面也就李明睿说了真话。
其他官员表面上是要自己死守京城实际上却是暗藏祸心,因为只有自己还在京城,他们就可以把京城失守、大明灭亡的历史责任推给自己,并在李自成破城之日,活捉自己去献给李自成,以获得李自成的好感。
更何况,虽说京营还有十万之兵,但大都是老弱,不堪一击,历史上李自成一到达京城,就被轻易击溃,自己根本不可能指望这些京营大军!
或者说,现在的自己根本就指望不上任何人,包括眼前这些文官!
现在他们甚至敢威逼自己杀了李明睿。
而偏偏自己现在要想多活几日还不得不听从他们的意愿。
于是,朱由检只得挥手道:“传朕旨意,将李明睿打入锦衣卫诏狱!”
“陛下,微臣斗胆陈词,李明睿所言不无道理,即便陛下不能南迁,但也得让太子留守南京,要不然,我大明就真无中兴之机会呀!陛下万万不可听从这帮奸臣之词!”
倪元璐此时也站了出来。
不过,光时亨却也站了出来:
“陛下,倪元璐意图挟太子南去自立,窃据我大明江山,还挑拨离间,陷害忠良,居心叵测,请陛下将此枭首!”
“请陛下将此枭首!”
又是一帮官员跟着魏藻德附和,他们是既不想朱由检自己这个皇帝离开京城去南京,也不想让太子去南京。
朱由检虽然知道李明睿和倪元璐所言才是真正的为自己着想为大明着想。
但现在他也不能同这些大部分已不忠于自己的文官集团翻脸,因而只能吩咐道:“就将倪元璐也革职,打入诏狱!”
“陛下英明!”
魏藻德和光时亨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向朱由检行了一礼。
朱由检心中在滴血,他现在恨不得将这些要挟自己的可恶官员全部杀死!
但偏偏现在自己没有任何力量,即便是锦衣卫也已经不可靠,因为他刚才看见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也跟着魏藻德等人一起附和,而且他也知道骆养性后来的确投降了李自成,后来又投降了建奴。
愤怒的朱由检一退朝后就继续想着如何逃出京城,如何掌控一定的兵力,再有个翻身的机会!
吴三桂自然是不能倚靠的,此人行军长达半月也没到达京城,还索要钱粮,明显是惧怕李自成而不想救自己,是在观望之中。
镇守居庸关的唐通在历史上也会投降李自成,也不能可靠。
如今还能倚靠的只有后来死守宁武关的周遇吉。
只能先把周遇吉的兵马招进京,或许自己才有翻盘的机会,并倚靠周遇吉撤离京城,直接南下!
一想及此,朱由检便立即对王承恩吩咐道:
“王承恩,去把太子朱慈烺给朕叫来!还有驸马巩永固,也一并唤来!朕有要事相托!”
说着,朱由检就亲自将黄绢取了出来,拿出朱笔写下自己的遗诏。
虽说离李自成打进京城还有一个月,自己或许还有逃出京城的机会,但也应该早作打算,以备不测。
第四章调兵入京
“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由检连着亲自写了两份遗诏和一份密旨,也就有些疲惫,便打了一个盹。
但就在他眯眼小睡没多久时,便听见一少年的声音。
朱由检睁眼一看却是穿着明黄色四爪团龙袍的太子朱慈烺,也是自己的长子。
自己这位太子生的粉妆玉琢,宝石般的眼睛澄清透明无半点瑕疵。
但在帝国即将行将就木之日,自己这位年幼的太子没有了同龄少年的顽气,倒沉静得很。
“吾儿过来!”
朱由检已经习惯把自己代入成崇祯皇帝的身份,更何况也继承了崇祯皇帝的记忆与情感,对于朱慈烺这个十五岁的儿子也就没有不能接受的地方。
待朱慈烺一过来就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为父要让你从今天起离开京城,出一趟远门,只有你一个人和王大伴陪伴,没有父皇和母后照拂你,你敢吗?”
“儿臣敢!”
朱慈烺不由得咬紧了嘴唇,小小的腮帮子咬得很紧,眼泪簌簌的流了下来,却硬是强忍住没有哭出来。
或许年仅十五岁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什么。
朱由检抚摸了他的脑袋一下,就将王承恩唤了过来,取出一份遗诏和一份密旨对王承恩道:
“王承恩,这是朕拟给镇守山西兼代州、宁武三关总兵遇吉的密旨!
你立即携带太子立即去见周遇吉,将密旨递给周遇吉,告诉他,着他带着麾下精锐立即赶赴京师勤王,弃守宁武关!
若赶到京师时,李自成已破京师,就让他不必再入京师,直接携朕旨意南下,扶太子登基!
另外,告诉周遇吉,路上但有阻碍者,无论是谁,杀无赦!”
王承恩听此不由得赶到大为惊骇,他知道宁武关此时的重要性,一旦宁武关失守,就意味着李自成大军能顺利抵达大同:
一道就是周遇吉镇守的宁武关,还有唐通镇守的居庸关。
而如今陛下直接将周遇吉紧急调入京城,无疑主动放弃一道险关,加剧李自成兵围京城的速度。
于是,王承恩不由得跪下道:“陛下,不可啊,调周遇吉入京,那我大明就无法守住大同,只怕难以抵挡李自成啊!”
“有没有宁武关都难以抵挡李自成,与其如此,倒不如把唯一可靠的军队调入京城,护卫朕或者太子南下,这群该死的文官想阻挠朕和太子南下,不就是欺负朕手里没兵吗,只有等周遇吉来,朕掌握了一定兵权,我大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朱由检说着直接拔出剑来指着王承恩:“别废话,传旨吧,否则直接以抗旨之罪杀了你!”
虽然朱由检确信王承恩是个可靠之人,要不然也不会为自己殉葬,但此刻朱由检必须表现的强硬一点,才能震慑得住这些人。
“老奴遵旨!请陛下放心,老奴定能妥善照顾好太子殿下,也定能带着周总兵在李自成之前赶到京城救出陛下!”
王承恩说着就不禁老泪纵横起来,而这时候朱慈烺此时也哭将起来,终于忍不住吼道:
“儿臣舍不得父皇!”
朱由校即便是铁石心肠此时也有些动容,但还是强自忍住,喝道:
“哭什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如果朕旦有不测,朱慈烺你就是我大明的皇帝,你就要承担我大明中兴的责任,否则九泉之下,大明的列祖列宗和朕定不能容你,明白吗?”
“儿臣明白!”
朱慈烺倒是懂事,向朱由检跪下磕头后才紧捏着拳头急匆匆的往其母后周皇后所住的坤宁宫而去。
而王承恩则被朱由检叫了过来,没有让他跟着过去:
“让他和他母后再说说话,朕且问你,内帑还剩下多少钱粮?”
“回陛下,现银已不足两千两,我们已经连探马的钱都出不起了”,王承恩不由得哭诉道。
这倒是让朱由检不由得一惊,他没想到一个帝王可以穷困到如此地步!
也亏他前世看网上资料真的相信崇祯死后有几千万两内帑,如今一看却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如今想来也是,自己国家都不保了,崇祯留着几千万两都不用是干嘛?
除非脑子秀逗了。
更何况李自成占领京城后也没在皇宫搜刮出多少钱最后才逼得不得不榨取百官。
这也能证明自己这个皇帝是有多么的穷困。
但若到时候真的只有靠太子朱慈烺和王承恩南下厉兵秣马,就必须要有一笔钱财以做军饷。
朱由检不由得回头看了自己的乾清宫一眼,指着诺大的乾清宫道:
“王承恩,挑吧,这满屋子里的古玩玉器,你随便挑,挑名贵的挑轻便的打包带着和太子朱慈烺一起出宫。”
王承恩没想到陛下居然直接让自己把这些御用之物全部拿走,吓得他再次跪了下来:
“不可啊!陛下,这些都是各国进献之贡品,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非陛下不能享用,陛下让老奴带走,老奴不敢啊!”
“起来!”
朱由检不由得怒吼他一声,说道:
“正因为这些古玩玉器都价值连城,朕才让你全都带走,与其留给流寇李自成,倒不如让你们带走,到时候去江南也好用这批财物重振河山,你明不明白!”
“老奴明白!呜呜!”
王承恩又忍不住哭泣了几声,就再次向朱由检磕了几个头。
“遵旨执行吧”,朱由检这样说后,王承恩便跌跌撞撞地站起身来,来到一盛满古玩玉器的槅子面前,将一哥窑瓷器拿在了手中。
朱由检见他慢吞吞地便亲自过来撩起这王承恩的袍子,直接将四五件古玩拿出来往他怀里一丢,又将一堆古籍字画丢了下去。
很快,王承恩就提着一大包古玩玉器出了乾清宫,并转身对朱由检说道:
“陛下放心,老奴就是拼掉这条老命也要在李自成之前带着周总兵的人马进京!”
朱由检除了又嘱托驸马都尉巩永固几句外,也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离北京城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如今自己让周遇吉弃守宁武关,则很有可能导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的速度会更快,所以自己必须争分夺秒地在李自成破城之前做好一切南下的准备。
这些居心叵测的大臣让自己待在京城里等敌军攻破城池,好把自己献给李自成?
没门!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