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36岁士兵守岛12年仍是下士,无奈回家养老,刚退伍领导接到208个电话
2025-09-03
一个22岁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理想来到偏远海岛服役,原以为几年后就能提干当军官。
然而十二年过去了,他依然是个普通士兵,而那些刚来的大学生却一个个被提拔。
妻子独自在家撑起整个家庭,孩子需要学费,老人需要照顾。
当第208个求救电话响起时,所有人才意识到,他们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01
2008年春天,来自河北农村的刘海涛刚满22岁,胸怀报国志向踏上了远赴天涯岛的征程。
那时候,营长王建军拍着他结实的肩膀,爽朗地笑道:「小刘,天涯岛虽然偏远,但这里是国家的海防前线,你踏实干上几年,肯定有机会当干部。」
刘海涛听了这话,心中燃起熊熊斗志,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片蓝色国土上闯出名堂。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五年时光匆匆流逝,王建军早已调离,而他仍然顶着下士的军衔。
又过了三年,岛上换了一批又一批新面孔,年轻的战士们来了又走,有的升职了,有的转业了,有的复员了。
只有他像岛上那棵顽强的老榕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风雨不动。
时间一晃就是十二年,刘海涛眼看着无数批新兵蛋子变成老兵,又看着他们离开。
天涯岛总面积不过1.8平方公里,距离最近的陆地足足有180海里,岛上常驻只有十五名守岛官兵。
岛上设施简陋,除了一座年久失修的信号塔和几排破旧的营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夏季时分,岛上气温能飙升到42度,淡水资源极度匮乏,每个人每天的用水量都被严格控制。
冬天的海风如同无数把锋利的刀片,刮在脸上生疼,寒气能够透过厚厚的军大衣直达骨髓。
每年六月到十月是台风肆虐的季节,岛上经常与外界彻底断联,最长的一次足足持续了二十五天。
刘海涛刚上岛那会儿,最折磨人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感。
没有电视机,没有互联网,手机信号也是断断续续,夜晚只能伴着单调的海浪声入眠。
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给未婚妻孙美丽写一封信,倾诉岛上的酸甜苦辣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孙美丽的回信总是按时寄达,字里行间满怀温柔的鼓励:「海涛,你在为国守岛,我为你感到骄傲,我会一直在这里等着你,等你升职了回来娶我。」
02
为了弥补文化水平的不足,刘海涛用节省下来的补贴购买了一套《现代军事理论》教材。
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借着信号塔微弱的灯光埋头苦读,做笔记做到手指发麻。
有一次超强台风袭击,岛上的淡水储备告急,刘海涛主动用废旧的油布搭建雨水收集装置。
他背着沉重的水桶,挨个儿给战友们送水,累得汗水湿透了军装。
战友们都感激地说:「海涛,你就是咱们岛上的定海神针!」
可是每次提干名单公布的时候,他只能独自站在海滩上,凝望着远方的海天一线,把心中的失落深深埋藏。
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天涯岛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在这个家里有个正式身份?」
2011年金秋十月,刘海涛和孙美丽终于喜结连理,婚假仅有短短十天。
他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举办了一场朴素而温馨的婚礼。
孙美丽身着一袭简单的白色婚纱,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海涛,你守卫海岛,我守护家园,咱们一起守候希望的曙光。」
婚后的日子里,孙美丽独自一人在乡下操持着整个家庭,靠着做些手工活维持微薄的收入。
村里的三姑六婆经常在背后指指点点:「嫁给了个海岛兵,这不是守活寡嘛。」
2012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儿子刘小军降生了,刘海涛激动得在岛上对着浩瀚的大海呐喊了整整一个小时。
可是当他向新来的营长申请探亲假时,对方却皱着眉头推托:「岛上兵力紧张,你这一走谁来接班?再缓缓吧。」
刘海涛苦等了整整五个月,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宝贝儿子。
小家伙看到他就咧开嘴笑,那一瞬间,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眼泪夺眶而出。
03
他紧紧拥抱着孙美丽,声音哽咽:「美丽,我亏欠你和孩子太多了。」
孙美丽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后背:「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是海涛,孩子需要父亲,我也需要你,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那座孤岛上。」
刘海涛用力点头,心中暗暗发誓要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提干调回内地。
从那以后,他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气象观测、海域巡逻、设备检修,哪里需要人手就往哪里冲。
他还自学了无线电维修、柴油发电机保养和海水淡化技术,成了岛上公认的「技术能手」。
有一回,岛上的主发电机突然出现故障,正值台风季节无法请求外援,刘海涛连续奋战二十二个小时,终于让发电机重新轰鸣起来。
战友们围着他热烈鼓掌,政治指导员李文斌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刘海涛就是咱们岛上的技术专家!这样的优秀士兵,必须重点培养!」
刘海涛以为自己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2014年夏天,部队准备选拔一批杰出士兵提干,刘海涛各项考核成绩都是优秀。
所有人都认为这次肯定轮到他了。
然而名单公布时,获得提拔的却是刚到岛上服役两年的大学生士兵陈志华。
刘海涛忍不住找到营长询问原因:「营长,为什么不是我?」
营长尴尬地拍拍他的肩膀:「海涛,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是陈志华是本科毕业,文化素质更高,更适合担任领导职务,你再耐心等等。」
刘海涛内心涌起一阵深深的无力感,他开始意识到,凭借高中学历的自己,在这个注重文凭的年代,想要获得提拔机会何其渺茫。
孙美丽的来信里夹着一片四叶草,她在信中写道:「海涛,小军已经会叫爸爸了,他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陪他玩。」
刘海涛小心翼翼地把四叶草夹在日记本里,贴身收藏,每次巡岛时摸一摸,仿佛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04
刘海涛把失望和痛苦深深埋在心底,继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他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套简易的海水净化装置,大大改善了岛上的饮水条件。
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岛上的发明大王」。
2016年秋天,超强台风「巨鲸」席卷而来,风力达到十七级,掀起的海浪高达十五米。
岛上的通讯设备全部损毁,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
就在这时,附近海域传来一艘货船的紧急求救信号,船上有十二名船员被困在滔天巨浪中。
营长坚决禁止任何人出海:「太危险了,任何人都不许去!」
可是刘海涛已经穿好了救生衣,语气坚定地说:「报告营长,我请求出海救援!那是十二条鲜活的生命!」
营长急了:「刘海涛,这是命令,绝对不许去!」
刘海涛停顿了一下,摘下军帽递给营长:「报告,这是我个人的选择,与部队无关。」
他跳上冲锋舟,义无反顾地冲向惊涛骇浪,凭借对海况的深度了解,冒着船毁人亡的巨大风险找到了那艘货船。
四个小时后,他带着十二名船员安全返回,整个人筋疲力尽,军装被海水浸泡得发白。
获救的船员们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解放军同志,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一位老船长颤抖着双手送给他一个手工雕刻的木制平安符:「小兄弟,您救的不仅仅是我们,更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刘海涛只是淡淡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个英勇事迹传开后,上级领导专门派遣慰问团前来表彰,给刘海涛记了一等功。
05
岛上的战友们都坚信他这次肯定能够提干了。
可是2017年的提干名单公布时,又是一个刚来不久的研究生新兵。
刘海涛站在信号塔下,凝视着远方无垠的海面,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坚持就像海浪一样,再怎么汹涌澎湃,也留不下任何痕迹。
2020年春天,部队宣布新一轮干部选拔计划,26岁的硕士毕业生方志远被提拔为副营长。
方志远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专业是海洋工程技术,年轻有为,能言善辩,深受上级领导器重。
选拔名单公布之前,刘海涛毫无保留地向方志远传授岛上设备的操作技巧,甚至手把手地教他调试通讯设备。
他心里抱着一丝希望,认为这次或许能够轮到自己,毕竟他的各项考核成绩再次名列全岛第一。
可是当名单正式公布时,他站在队伍的最后排,低下头掩饰眼中难以抑制的失落。
会议结束后,方志远主动找到他,诚恳地说:「海涛哥,以后还请多多指教,我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操作经验需要向您学习。」
刘海涛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关系,咱们都是战友。」
回到宿舍后,他翻出儿子小军寄来的图画,画面上是一个身穿军装的爸爸站在小岛上,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是大英雄」几个字。
他泪如雨下,第一次开始质疑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
06
夜深人静时,他拨通了孙美丽的电话,声音疲惫不堪:「美丽,我可能真的没有希望了。」
孙美丽沉默良久,深深叹了一口气:「海涛,小军马上要上中学了,学费需要两万多,你爸的腰椎病又犯了,走路都困难,家里真的支撑不住了。」
刘海涛握着电话,声音颤抖:「美丽,我知道,你再忍耐一下,等我提干以后,咱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的。」
「提干?」孙美丽苦涩地笑了,「海涛,你都三十六岁了,再不提干就要超龄了,那些大学生一来就是干部,你守了十二年,真的值得吗?」
刘海涛激动地反驳:「当然值得!美丽,天涯岛离不开我,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我都了如指掌,每一片海域我都烂熟于心,没有我,这里怎么办?」
孙美丽终于忍不住哭了:「可是我也需要你,小军也需要你,我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照顾老人,太累了,我有时候真的在想,如果你当初没有当兵该多好。」
刘海涛的心仿佛被千万把利刃刺穿一样疼痛。
他深知,妻子这些年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受了太多的委屈,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可这次的眼泪让他彻底动摇了。
第二天,部队正式宣布方志远晋升为副营长,刘海涛站在队列中,周围战友投来的同情目光让他如坐针毡。
夜晚时分,他在海边伫立了整整一夜,回想起当年入伍时的铮铮誓言,又想起小军的那幅画,心中终于有了决断。
他给孙美丽发了一条短信:「美丽,我想明白了,我要回家。」
07
第二天一大早,刘海涛敲响了团长张国华的办公室大门,递上了一份退伍申请书。
张国华正在处理文件,抬起头来看到申请书,顿时愣住了:「海涛,你这是要干什么?」
刘海涛挺直腰杆,身着最整洁的军装,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报告团长,我申请退伍,家中有急事需要处理,我必须回去。」
申请书上工整地写着:「我叫刘海涛,现年三十六岁,在天涯岛服役十二年,因家庭原因,申请提前退伍,请组织批准。」
张国华皱起眉头:「海涛,你不要冲动行事,你在岛上这么多年,经验丰富,是我们的骨干力量,有什么困难,组织上可以想办法解决。」
刘海涛语气坚决:「感谢团长的关心,但我心意已决,我想为年轻同志让出位置,也想为家人尽一份责任。」
张国华凝视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我会帮你上报,但是海涛,我希望你能够三思而后行。」
刘海涛再次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谢谢团长的理解。」
消息传开后,岛上战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惋惜,有的表示理解,有的则沉默不语。
政治指导员李文斌找到他,语重心长地劝说:「海涛,你这个决定是不是太匆忙了?你在部队服役了十二年,再过几年就能享受退休待遇了,现在退伍多么可惜。」
刘海涛苦笑着摇头:「李政委,我三十六岁了,再过几年就要强制退役,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选择自己的道路。」
李文斌继续劝导:「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离开部队后你能做什么?外面的竞争非常激烈,你这个年龄找工作并不容易。」
刘海涛坚定地点头:「我会想办法的,大不了回老家务农,总比在这里虚耗青春要强。」
方志远也专程找到他,送上一本自己精心整理的设备维护指南,扉页上写着:「海涛哥,您的宝贵经验是天涯岛的无价财富。」
刘海涛接过手册,用力拍拍方志远的肩膀:「好好工作,别让岛上出现任何差错。」
08
刘海涛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物品,打开那个陪伴他多年的铁皮箱子。
里面整齐地放着孙美丽的照片、小军的成长相册、父母的家书,还有一本记录着岛上生活点点滴滴的厚厚日记。
日记的第一页写着:「2008年4月15日,今天是我踏上天涯岛的第一天,岛屿虽小且荒凉,但我坚信能够在这里创造一番事业。」
看着当年那稚嫩的笔迹,刘海涛摇头苦笑,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年轻,多么天真烂漫。
他逐页翻阅着日记,每一页都记录着岛上生活的酸甜苦辣:台风来袭时的紧张忙碌,救援成功后的狂欢喜悦,思念家人时的孤独寂寞,战友提干时的羡慕嫉妒。
「2014年7月20日,陈志华提干了,我为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难过,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
「2016年9月25日,今天救了十二个人,大家都说我是英雄,可是英雄又怎么样?还不是一个普通士兵。」
「2019年4月10日,小军会打电话了,他问我什么时候回家陪他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每一行字都深深刺痛着刘海涛的心,十二年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这座孤岛,可是换来了什么呢?
他收拾好行李,只带走了日记本、荣誉勋章和孙美丽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四个字:「等你归来」。
最后一次巡岛时,他仔细检查了每一台设备,详细记录了当天的气象数据,在信号塔旁边用小刀刻下「刘海涛,2008-2020」几个字。
09
战友们前来送别时,一个年轻的士兵悄悄塞给他一个装满贝壳的小袋子:「海涛哥,带回去给小军,让他听听大海的声音。」
2020年4月,运输船如期抵达,刘海涛背着简单的行李走向码头,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围在身边。
「海涛,一路保重啊!」
「海涛哥,有时间一定要回来看看我们!」
「海涛,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刘海涛一一与战友们握手告别,眼中既有不舍,也有解脱。
李文斌紧紧握住他的手:「海涛,你是个好兵,也是个好人,外面的路虽然不好走,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过得很好。」
刘海涛用力点头:「谢谢政委,谢谢所有的兄弟们。」
方志远最后走过来:「海涛哥,您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种精神,我一定会向您学习。」
刘海涛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守岛,岛上的一切就交给你了。」
他登上运输船,站在船尾,高声唱起当年入伍时学会的军歌,歌声被海风吹散在茫茫大海上。
天涯岛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海平线的尽头。
到达陆地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刘海涛踏上久违的大陆,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没有海腥味,只有自由的芬芳。
他立即拨通孙美丽的电话:「美丽,我已经到岸了,马上就回家。」
孙美丽惊喜地叫道:「真的吗?小军刚放学回来,我们在家里等着你!」
刘海涛笑了,这是十二年来他笑得最轻松愉快的一次。
10
第二天清晨五点三十分,张国华的办公室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
「喂,是天涯岛吗?刘海涛在哪里?」电话里传来一个焦急万分的声音。
张国华揉着睡眼惺忪的双眼:「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南海渔业集团的船长王大海!刘海涛在哪里?我们的渔船在海上出现故障,急需他的帮助!」
「刘海涛已经退伍了......」
「什么?!」电话那头传来绝望的咆哮声,「他怎么能走?他走了我们怎么办!」
电话刚刚挂断,铃声又立即响起,这次是海洋气象台:「张团长,刘海涛的海况分析报告呢?今天有强台风预警,我们急需他提供的数据!」
接下来,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电话接连不断。
到中午十二点整,张国华的通话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字,整整二百零八个电话!
每一个电话都在寻找刘海涛,每一个声音都带着深深的绝望:「他绝对不能走!」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渔民哽咽着说:「首长,没有刘海涛,我们这些渔民出海就没有安全保障,他教会我们观云识天气,救过我们无数次命!」
张国华试图向他们解释情况,可是没有人愿意听他说完。
最后一通电话是个苍老颤抖的声音:「首长,您知道吗?没有刘海涛,我们这些靠海吃饭的人真的活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通讯员匆匆送来一份标着「特急」字样的电报,上面鲜红的印章让张国华瞬间愣住了。
他颤抖着双手打开电报,仅仅看了一眼,手中的茶杯就滑落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11
电报上的内容让张国华心跳加速,那是来自海军司令部的紧急调令。
电报内容简短而震撼:「刘海涛同志在天涯岛服役期间表现卓越,现因国家海洋安全需要,特批准其破格提拔为少校军衔,担任海岛技术指导专家,即日生效。」
张国华立即拨通刘海涛的电话,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海涛,你先别走,有重要消息!」
此时的刘海涛正在回家的火车上,听到团长的话愣住了:「团长,什么消息?」
「你被破格提拔为少校了!海军司令部的调令刚到,你现在是天涯岛技术指导专家!」
电话那头传来长久的沉默,随后是刘海涛哽咽的声音:「团长,您没开玩笑吧?」
「千真万确!那二百多个电话都是在找你,渔民、气象台、海事局,所有人都说离不开你!」
张国华继续说道:「海涛,组织上终于认识到了你的价值,你的技术专长和丰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刘海涛在火车上激动得站了起来,周围乘客都看向这个突然热泪盈眶的军人。
「团长,我......我该怎么办?」
「回来!以少校身份回来!而且,组织上已经决定,会在岛上建设家属区,你的妻子和孩子可以随军!」
12
两天后,刘海涛身着崭新的少校军装,重新踏上了天涯岛的土地。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而是岛上的技术专家和指挥官。
战友们列队欢迎,方志远激动地敬礼:「报告刘少校,天涯岛全体官兵欢迎您归队!」
更让刘海涛惊喜的是,孙美丽和小军也跟着运输船一起来了。
「爸爸!」小军扑进他的怀抱,「妈妈说你当大官了!」
孙美丽眼中含着幸福的泪水:「海涛,我为你骄傲,这十二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岛上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家属区、学校、医院逐一兴建。
刘海涛被任命为天涯岛建设指挥部技术总监,负责岛上所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他的丰富经验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建的海水淡化厂、太阳能发电站、现代化通讯基站让天涯岛焕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的海上救援体系和气象预警网络,挽救了无数渔民的生命。
那些曾经打电话寻找他的渔民们,现在都亲切地称他为「海上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