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为何中国难以建造先进航母?技术落后原因何在

2025-10-11

鄙人愚见在此,抛砖引玉,望诸位不吝点个「关注」,这样以后交流会方便点。这篇文章里的想法也就我一家的看法,我特别期待听听您的不同看法,甚至是反对的意见。真理啊,越辩越亮,感谢您的指教!

2025年9月12日那天,福建舰以高调的姿态穿过台湾海峡,舷号18,排水量达八万吨,伴随着055型驱逐舰组成的队伍,在卫星图像里看,就像一头沉稳的巨兽,悄无声息地穿越那片不断争议的海域。

美方目前没啥回应,台方也不敢搭话。不过在美方的网络论坛上,这事可热闹了。“这艘航母挺大的,但看起来就是个笑话。”“福建舰?我还以为那只是个炒作出来的模型呢。”“说到底,中国连一艘像样的航母都造不出来啦!”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在国外的论坛上嘲讽中国的航母,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过,这些言论到底靠不靠谱呢?中国真的技术水平落后吗?为什么一提到中国的航母就总被质疑、动辄批评?

“从零到一”的背后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第一艘航母是辽宁舰,可实际上鲜有人清楚,它的前身是一艘从乌克兰引进来的半成品,叫“瓦良格”。当时买回来的时候,连发动机都没有,甲板上布满锈迹,舰岛上甚至连雷达设备都还没有装好。

2002年,这艘“破铜烂铁”被拖回大连,大家都觉得没啥希望。西方媒体还说,“中国连航母都没摸过门,根本不知道怎么造。”可谁也没料到的是,中国人可不是一味追求快,这点他们心里明白。

辽宁舰从修整到改装,直到2012年正式加入海军阵容,足足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这算是个开始。接下来,山东舰登场了。它在2017年下水,到了2019年就正式投入使用。外观上跟辽宁舰挺像,但里头可是全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舰体结构、作战系统、舰载机比例都经过了优化。最关键的是,这不再是“拼装”的模型,而是真正的“国产货”。

第三站是福建舰,2022年下水,2024年海试,2025年就穿越台海了。它可不是用滑跃起飞,而是配备了电磁弹射技术。美国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把这项技术搞定,而咱们中国用不到15年就搞出了。有人觉得咱们技术还落后,实际上,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落后”变成了“领先”。

在国外的论坛上,时常能看到有人这么说:“咱们中国的航母还是用常规动力,根本不行。”还有人讲:“滑跃起飞?那是上世纪的老玩意儿。”也有人说:“连全世界范围的部署能力都没有,这算哪个航母呀。”

听起来的确挺有道理,不过实际上,这些质疑的背后,隐含着对中国军事策略的误解,甚至是一种故意的抹黑行为。

有人说我们的动力系统不行,这话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美国用的是核动力,而中国福建舰还是用的常规动力。可是,关键在于,我们现阶段的战略重点,真有必要非得用核动力吗?

咱们中国的航母可不是去环游世界的,主要是用来守护东海、南海,还有台湾海峡这些“家门口”的海域。采用常规动力的话,足够应付这些任务,且花钱少、维护方便、建造速度快,毕竟更符合当下中国海军的需求。

再来说说起飞的方式,辽宁舰和山东舰用的都是滑跃起飞,这个技术算是比较落后的。用这种方式,舰载机需要更高的性能,起飞的重量也有限制,没法装太多炸弹或者油料。

福建舰可不一样了,它采用的是电磁弹射系统(EMALS),而且是全球第二个正式用上这项技术的国家。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更轻便、更迅速、控制也更精确。

它能让舰载机满油满弹顺利起飞,还能弹射预警机和无人机。这可不是落后,而是一大步的技术飞跃。最后有人说战斗力不行,可别忘了,中国的舰载机还在换新换代。

歼-35隐身舰载机看来也顺利在福建舰上完成了电磁弹射起飞,一出来就引起不少关注。等到福建舰正式加入战斗序列,中国就成了全球第二个拥有隐身舰载机作战能力的航母编队。这样一看,谁还会说咱们落后?谁还在原地踏步?

实际上,中国早就开始谋划造航母这事了,不是近几年才起的头。早在70年代,刘华清将军那会儿就带头做过一次航母方案的论证。到80年代,他还去美国访问,登了“雄鹰号”航母一睹风采,回来就喊话:“中国得有咱自己的航母!”

以后这些年里,中国一直在加大科研投入,派出海军指挥官到各个国家学习交流,悄没声息地摸索前行,默默积累经验。直到1998年,终于从乌克兰买回了那艘“瓦良格”,正式迈出了中国航母时代的第一步。

直到2012年,辽宁舰才真正投入服役,差不多等了14年。为什么会这么长时间?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怕慢,但怕出错。我们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要做到稳扎稳打、精准到位、果断果断。

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可有几十所高校、研究院以及产业链企业一块儿共同攻关合作。就算只是一根轨道的材料挑选,都得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才能敲定。

核动力航母,中国到底要不要?

这个问题在国内外论坛上争论了挺长时间。有不少人说,核动力才是真正的航母标配,也有人觉得成本太高,性价比不划算。那中国到底该不该造核动力航母呢?

核动力航母的优势挺明显的,比如说续航几乎没限制,能在海上长时间待着而不用频繁补给,还能支撑远洋行动,并且为高能武器提供充足电力。不过,说到底,维护的成本也很高,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风险也大一些,技术门槛更是高得吓人。

像法国的“戴高乐”号,老是慢慢建、出问题还不少,战备状态那叫一个差。中国并不是不能搞这玩意儿,而是得等整个体系都准备妥当,比如核反应堆要小型化,安全防护也得跟得上,还要完善维修体系,培养熟练的人员,哪个都不能少。

航母可不是单打独斗的,它只是个平台而已。让它真有战斗力的,主要靠背后那支航母战斗群。现如今,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发展到啥程度啦?

驱逐舰、舰载预警机、舰载机……这可不是简单几艘舰艇凑一块儿的“拼盘”,而是一整套体系。要想组建这样的编队,没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可说根本做不到啊。

每当中国航母露出新招,国外的论坛就嗨起来。大家总爱扯些“它抄苏联的”或“只能在自家门口玩”的说法,或者说“中国没有经验,打不了仗”。

不过说这些话的人,根本不提中国用了13年时间,从“没航母”变成“电磁弹射航母”,也没提中国造船实力在全球排前列,建造速度比美国快得多。还不提美国的航母维修积压那么严重,福特级花了130亿美元还老出问题。

他们并不是不懂,而是假装不懂。有人说中国技术还落后,其实是怕中国发展得太快;也有人说中国航母没什么用,其实是怕中国用起来太顺溜。

福建舰横穿台湾海峡,既不是在炫耀,也没有意图挑衅,而是一次技术上的检验。支撑它的,是几十年奋战在一线的工人们的辛勤努力,是科研人员不断攻坚克难的成果,更是无数人默默奉献的结晶。

有人说我们技术不够先进,那我们就用实际实力来说话。这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中国还会有更多的航母下水,更多的舰载机腾空起飞。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过得去”,而是要真正匹配这个时代的中国实力。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