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铁矿石与恐惧阴影: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纠结过往与现实
2025-07-29
铁矿石与恐惧阴影: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纠结过往与现实
凌晨三点,悉尼郊区的老戴维森还在厨房里磨着咖啡豆。他嘴里念叨着父亲当年讲过的事:1942年,日军飞机轰炸达尔文港,村里有人远在北边种地,炸弹声传来,连牛都吓得跑丢。那年澳洲人第一次觉得,世界上的强国不是只在地图上。老戴维森说,父亲心里头那个疤,一辈子没好。澳洲人骨子里对亚洲大国的戒心,就是从那会儿种下的。
到了二十一世纪,矿石生意红火。珀斯以西的皮尔巴拉,红土地带上一辆辆卡车轰隆作响,铁矿石源源不断装上巨轮,漂洋过海到了中国。2019年,澳洲的铁矿石对华出口高达七亿多吨,几乎撑起了半壁江山。可和矿工们聊天时,没人觉得舒服。有人说,“我们靠中国吃饭,可听到中国两个字,心头总有点不踏实。”
经济账并不难算。澳洲对中国出口,占到了总出口的三成多,顺差几十亿美金。可政府文件里,总把美国写在前头。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二战后,澳洲和美国签了安保协议。堪培拉那位退休公务员回忆,1951年那场签约,澳洲代表临走前还专门给美方送了块本地产的羊毛地毯,寓意“靠得住”。美国军队的基地、情报共享,一直是澳洲安全的主心骨。
矿业大亨麦克法兰在电视上说过一句实话:“中国是最大客户,美国是最大股东。”澳洲的投资结构里,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排前几,中国只能算排不上号的买家。2019年美资本占了澳洲外资两成,中国才勉强有个个位数。老铁匠阿尔弗雷德不懂宏观经济,但他常说:“生意嘛,投钱的是大爷,买货的就是客人。”
疫情那年,事情起了变化。澳洲首个站出来要求查新冠起源,结果中方反击,牛肉、葡萄酒、龙虾都受了影响。墨尔本一位酒庄老板在酒窖里叹气:“这年头,酒还没酿熟,市场先凉了。”2024年,澳洲对华投资只有13亿美元,创近二十年新低。有人说,咱们跟中国做生意,赚是赚了,可安全得靠美国撑腰。
有意思的是,澳洲国内对中国的看法,从政界蔓延到民间。2017年,有传言说某政客收了中国商人的捐款,街头咖啡馆里,市民们议论纷纷。后来,国会搞了个反外国干预法,孔子学院也成了风口浪尖。悉尼大学门口的餐馆老板娘笑着说:“前几年中国学生多得很,现在安静多了。”
人权问题也反复被提。皮尤的调查里,澳洲人想到中国,三成会联想到人权滥用,十来个点说是言论受限。维州的一位法律专家考证过,1973年澳洲首次批评中国人权,还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文件现在还收在堪培拉国家档案馆。
一些冷门轶事偶尔流传。珀斯港的老工人回忆,70年代有一次中国货轮卸货,港口工会还专门送了罐头给船员,说“远道而来不容易”,那会儿气氛和现在完全不同。还有人说,达尔文港曾有中国企业要投资扩建,结果舆论一闹,协议黄了。政府后来加了外资审查,流程比之前严格几倍,尤其盯着中国国企。
2020年,澳洲封了华为5G项目,又和日本签军事协议,派军舰去南海巡逻。南澳阿德莱德的老海军退役后,常在酒吧感慨:“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怕日本,现在怕中国,怕的都是邻居变强大。”有个段子流传,说澳洲花三百亿澳元建舰队,防的居然是最大客户,喝着中国买单的钱,修着防中国的船。
家里的亲戚有做农场的,他们说最近小麦出口也有点悬。以前中方来收购,带队的说普通话,农户们用蹩脚英语交流,彼此还会互送点土特产。可自从两国关系紧张,收购队改成了新加坡公司,价格也压低了不少。村里老人爱讲,1950年代澳洲羊毛卖给中国,靠的就是一张嘴和一纸合同,今时不同往日。
有学者分析,澳洲的身份认同其实很微妙。官方文件总强调“白澳政策”早已废止,但民间对亚洲大国的警惕,从未消退。塔斯马尼亚一位中学历史老师说,教材里讲到亚洲崛起,学生们总会问:“要是中国变成超级大国了,我们怎么办?”她摇头说,这种不安,和地理距离关系不大,是历史留下的影子。
中国网民的评论不少直戳要害,说澳洲就是美国的跟班,怕得骨子里。有人还拿南澳老一辈移民故事来佐证,“我们祖上从广东闯荡到墨尔本,吃了多少苦,现在却被当成外来者。”家庭聚会时,老人们回忆当年金矿潮,华人被排挤,老照片上人影模糊,情绪却很真切。
澳洲议会里倒是成立了个“狼獾小组”,专门盯着中国动向,跨党派的反华议员时不时上新闻。有媒体披露,若是失去中国市场,澳洲GDP要跌近六个点,人均收入也得缩水。可政府照旧强硬,理由只剩一句:“安全重要过钱。”
家乡有句老话,“宁可少赚三分利,也不让人捏着脖子。”去年冬天,布里斯班小镇的菜市场,卖海鲜的老头还在唠叨,“生意难做,怪不得谁。”天色快黑的时候,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呼喊,生活照旧,风声无形地穿过南半球的田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堪培拉国家档案馆访谈、地方生活口述、珀斯港工人回忆、2024年澳洲联邦政府外资政策公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