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美大使赤裸威胁匈牙利:靠近中国一步,主权将彻底沦陷!
2025-08-18
美国驻匈牙利大使戴维·普雷斯曼把话说得很重,他警告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与中国走得太近,最终可能要以“失去主权”为代价。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美匈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持续角力的一个缩影。匈牙利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却在外交上屡屡展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尤其是在对华关系上,让华盛顿方面越来越感到不安。
这不仅仅是一场外交官之间的口水仗,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国家利益逻辑的碰撞。一方认为,盟友体系的安全和价值观统一高于一切;另一方则坚信,务实的经济利益才是国家发展的硬道理。
主权换经济?
普雷斯曼的警告在2024年6月11日被公之于众,他直指匈牙利与中国的合作模式存在根本性问题。在他看来,这些合作并非简单的商业往来,而是附带着侵蚀国家主权的政治条件。他举出的例子十分具体,比如匈牙利允许中国警察在本国境内与匈牙利警察联合巡逻,并签署了相关的安全合作协议。
在美国人眼中,这无异于将国家的部分执法权和安全拱手让人。普雷斯曼进一步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合作方式,强调美国的贸易是透明公开的,会优先考虑盟友的共同利益。而他批评匈牙利与中国的合作模式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最终损害的是匈牙利自身的长远利益。
这位人权律师出身的外交官,自2022年9月上任以来,就持续对匈牙利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他认为欧尔班政府在司法改革、媒体控制等方面的举措,是民主倒退的信号。普雷斯曼的言论一以贯之,他认为匈牙利不能一边享受着西方民主阵营带来的好处,一边又在关键时刻破坏规则,搞“双重话语”。
真金白银的选择
对于来自美国的警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他的政府显然有另一套完全不同的盘算。自2010年推行“东方开启”政策以来,匈牙利就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特别是中国,以此来平衡西方世界的影响力。这套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
到2024年,中国已经成为匈牙利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60亿美元,相较前一年增长了11.6%。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巨头纷纷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为这个中欧小国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明确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不应掺杂任何意识形态因素。对于一个需要外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中国的资本和技术显得至关重要。这些合作帮助匈牙利向绿色经济转型,并使其成为中国电动车产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关键桥头堡。
我行我素的匈牙利
美方的警告似乎并没有对匈牙利的政策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在普雷斯曼发出警告后不久,2024年7月,欧尔班就前往北京,表达了对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和平方案的支持。双方还就深化投资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商谈。
同年10月,当欧盟酝酿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欧尔班公开表示反对,警告此举可能引发一场经济冷战,并直接损害已在匈牙利落地生根的中国企业的利益,进而伤害匈牙利本国的经济。这种强硬姿态,再次凸显了其在欧盟内部“唱反调”的角色。
进入今年,这种趋势有增无减。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匈牙利的投资额高达31亿欧元,同比猛增73%。今年5月,中国代表团访问匈牙利,又签署了18项新的合作协议,涵盖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紧接着在最近,两国还完成了引渡条约的谈判,双边关系更趋紧密。
无人听的临别赠言
普雷斯曼的批评声音一直持续到他任期的最后。去年9月18日,他在布达佩斯的一个论坛上重申,匈牙利的外交选择正在使其与西方盟友渐行渐远。今年1月16日,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对自己的任期做了总结,再次批评匈牙利政府的腐败、媒体自由受限以及亲中政策正在导致主权的流失。
今年2月25日,普雷斯曼正式离任。临走前,他留下最后一句话,呼吁西方国家应该正视现实,调整对匈牙利的策略,因为欧尔班政府的“双重话语”已经表现得再明显不过。然而,他的离去并未改变什么,匈牙利依旧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进。
笔者以为
这场围绕“主权”的争论,实际上是大国博弈背景下,一个小国如何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生动案例。美国担心中国在欧洲腹地扩大影响力,从而动摇其盟友体系的根基。普雷斯曼的警告,本质上是在要求匈牙利“归队”。
但对于匈牙利的老百姓而言,来自中国的投资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和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匈贸易额又增长了15%,中国企业创造的新岗位超过一万个。这些具体的数字,远比来自大洋彼岸关于“主权流失”的抽象警告,来得更有说服力。
欧尔班政府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于在美欧之间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这件事没有简单的对错,更多的是立场和利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