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个人全缴却仅60%纳入统筹,合理吗?
2025-08-20
2025年的一个星期一,北京的上班族李明站在社保服务中心,听到工作人员的解释后,他显得非常惊讶。在决定辞去稳定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的第一个年头,他发现每个月缴纳的1200元社保费用中,有超过700元被划入了统筹账户,而自己的个人账户只有不到500元。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制度被很多人称为“最头疼的社保”。根据2024年底的人社部数据,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没有单位补贴,但依然采用“统账结合”的模式。这意味着缴费的大部分(约60%)进入统筹账户,只有小部分(约40%)进入个人账户。
相比企业员工,这个安排有所不同。企业员工的养老金,个人出8%,公司出16%,个人出的部分全归个人账户,公司出的大部分进入公共账户。而灵活就业的人需要自己承担和企业员工个人加公司相同的费用,却没有同等的个人账户待遇。
财经专家周鑫指出:“从制度上看,灵活就业人员实际上扮演了双重角色,既要自己缴费,也要承担单位应缴的部分,但相应的权益分配却不够合理。统筹账户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因此,灵活就业人员实际上在为整个养老金体系‘输血’,却很难得到与其缴费相匹配的回报。”
2024年第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2亿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28.3%。这一群体包括自由职业者、网约车司机、平台从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北京某高校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刘伟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式变得多样化,灵活就业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保制度主要针对传统的雇佣关系,对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存在明显的不足。”
上海的自由职业者张婷每月需要支付大约1500元的社保费用,年收入约为25万元。她算过,按照现在的缴费比例和计算方式,她要连续缴纳25年,退休后每月才能拿到大约3000元的养老金。考虑到通货膨胀,这样的养老金能有多少保障呢?而且,她感觉自己的钱大部分都进了统筹账户,这似乎不太划算。
让灵活就业者感到不公平的是,他们交的社保费用比例比企业员工更高。根据2025年初人社部的数据,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比例大约是22%(公司出16%,个人出8%的75%),而灵活就业者的缴费比例则达到了28%。
成都的小吴感叹:我们没有单位补贴,实际的费率反而比正式员工高,交的钱大部分进了统筹账户。这制度设计合理吗?
社保专家赵明说,统筹账户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大家互相帮助和代际支援,解决养老金支付的压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4年的年报,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3.2亿,占总人口的22.7%。养老金收支平衡面临很大的挑战,统筹账户是保证当前养老金发放的重要来源。
不过,这个解释难以让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者信服。深圳的程序员王强就表示:“我明白社会互助的重要性,但为什么灵活就业者要承担更多的互助责任呢?我们没有单位的补贴,一切都得自己掏腰包,却还要为统筹账户多出钱,这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不公平。”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显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参保率只有36.8%,远远低于企业职工的92.5%。参保率低的原因之一是灵活就业者对现行制度的不满和对养老金回报率的担忧。
北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分析师李华做了个计算:一个每月收入1万元的自由职业者,按照现在的比例,每个月大约需要缴纳2800元养老保险,其中约1120元存入个人账户,1680元进入统筹账户。如果他从30岁开始缴纳,到60岁退休,个人账户总共大约能积累40万元(不考虑利息),而他总共缴纳的保费会超过100万元。
很多自由职业者觉得,如果把这60%的统筹资金用在其他投资上,可能会赚到更多的钱。这导致了一些人选择“理性地不参保”,最终这会伤害到整个社保体系的长期稳定。李华说。
2025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关于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承认了现有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要逐步调整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比例和个人账户的计入比例,以更好地平衡个人权益和社会互助的责任。
人社部的负责人在2025年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正在研究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改革方案。他们想提高个人账户的比例,降低统筹账户的比例,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人参加社保。同时,他们还考虑设立专项补贴,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减轻缴费压力。
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数据,到2024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为6.7万亿元,但未来支付压力正在增大。政策制定者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满足当前支付需求的同时,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
南京一所大学的社会保障专家王教授表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制度改革应当坚持权利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既要保证养老金系统的长期稳定,又要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可以考虑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体系,给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实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为中国的社保制度提供了借鉴。德国的“迷你工作”社保制度为低收入的灵活就业者提供了一个较低费率的社保选项;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RA)则为自雇人士提供了一个税收优惠的养老金积累渠道;澳大利亚的养老金计划强调了个人账户的重要性,从而保障了参保人的个人权益。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灵活就业发展的报告,建议我国可以参考国际上的做法,建立更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可以设立一个“灵活就业个人养老金账户”,增加个人账户的比例,同时通过减税和政府补贴等措施,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经济压力。
杭州的自由职业者陈明说:“我希望社保制度能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我们也能安心加入保险,不用总是在‘划算不划算’上犹豫。毕竟,养老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权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灵活就业,现在已经有超过两亿的灵活就业者,他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改革社保制度变得非常紧迫。未来的政策需要在保证养老金体系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要想办法让灵活就业者更愿意参加社保,这样既能保护个人利益,也能促进社会互助,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李明回到社保中心,咨询了一下。他决定继续缴纳社保,同时开始考虑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保的补充。他觉得社保是基础保障,但单靠它不够。作为灵活就业者,我们可能需要自己更主动地规划养老生活。
灵活就业现在是新时代的重要就业方式,社保制度也得跟着进步。在制度完善之前,灵活就业者们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你是自由职业者吗?你对现在的社保制度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建议,让我们一起推动这个问题得到更多关注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