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意昂体育介绍

九一八当天,日本大使馆采取特别安排,提醒日本人不要露面

2025-10-07

就在九一八前几天,日本驻华大使馆突然来了一出“安全提醒”。要求所有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侨民“近期提高安全警觉”,甚至特别强调不要去人多的纪念场所。更夸张的是,还协调在华日本学校停课。上海、广州等地的日侨学校,有的提前一天就把学生赶回家,有的门口直接加派保安巡逻,摆出一副高度戒备的样子。

这种反应,熟悉九一八纪念日的人都觉得离谱。每年这一天,中国各地的纪念活动一向庄严、安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人们低头鞠躬,街头防空警报响起,大家停下脚步默哀,从来没人去骚扰普通日本人。甚至在去年,警方还主动加强日侨地区的巡逻保障他们生活。这些情况,日本人不是不知道。

所以,日本此举到底想干嘛?从时间点到动作细节,都在制造一种刻意的印象:中国人在九一八容易对日本人心怀敌意,日本人在华处处有风险。更阴的是,这个操作方便他们往国际上输出另一种说法,中方在纪念历史,日方也“担心安全”,仿佛双方都是受害者。这种叙事一旦铺开,就能悄悄稀释历史的真实伤害感。

而这套做法,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绝对熟门熟路。长期以来,这些人从没打算真正正视侵略历史,反而一直在拆解它。今年,日本高中教科书里,“南京大屠杀”被改成了模糊的“南京事件”,连死亡人数也消失了。有议员公然宣称“慰安妇是正常职业”,首相在战败纪念日讲话时,只说一句空洞的“要反思过去”,但就是不提“日本的加害责任”。

这些人心里很清楚,承认历史错误,等于在道义上矮了一截。所以,他们选择另一条路,一边删改史实,一边塑造新叙事。比如用“日侨安全”话题转移媒体关注,让国际讨论从“日本加害”变成“双方关切”,再利用国内舆论热度去推动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背后还有个更现实的算盘。日本右翼势力这些年老爱拿历史争议配合“外部威胁”说事,把民意往一处拧。这样就能为修改和平宪法、扩军备提供舆论土壤。和美方战略捆绑越来越紧、渲染中国威胁,也正好符合他们的节奏。

对中国来说,九一八纪念日的核心是以史为鉴,不是煽动仇恨。官方和民间每年都在强调这一点。今年还特意安排了一部电影在全国上映,背景是1945年抗战末期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进行人体实验的暴行。这部片子上映后口碑爆棚,甚至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单日总场次冠军的纪录。这种文化表达,本质上是把历史的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用发展的成就告慰先烈。

可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日本却在挑一个极具历史象征意义的时间点,发这样的信号。他们明知道中国在这一天的纪念活动是和平、有序的,却偏要把调门拉到“危险警告”,要把本不具冲突性的纪念日,变成一个政治化的安全事件。

效果呢?媒体注意力被他们抢走了。原本外界会关注东北沦陷的历史、无数同胞的牺牲、731部队的罪行,现在讨论跑偏了。有人开始说“日方对安全有顾虑”,历史话题的锋芒被钝化。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这种转移视线的能力,日本政坛早已练到炉火纯青。从否认慰安妇问题,到篡改教科书,再到在外交层面模糊侵略史,都有一个共同逻辑:既不深刻认错,也不直接硬碰硬反驳,而是通过不断调包叙事来消解记忆的冲击力。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国际舆论战。纪念九一八,是为了让悲剧不要重演,提醒人们维护和平的环境。而日本某些势力的操盘路径,是试图把这一天的意义“边缘化”和“安全化”,让焦点从加害者的反思转成一个貌似对等的“双方担忧”,这样一来,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感也被冲淡了。

问题在于,这种消解历史责任的行为,不只是外交上的小动作,它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历史观。年轻人如果只在教科书上看到“南京事件”,而不是南京大屠杀,如果被告诉慰安妇是“当时的正常职业”,那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就被重新塑造了。事实上,国际舆论战也是从课堂开始打的。

而在政治层面,右翼势力内外联动,把历史问题和当下的安全议题混为一谈,目的非常现实:国内好推动修宪扩军,国际上减少舆论压力。这也是为什么,自民党内总有人热衷在敏感时点掀起风浪,因为这种节奏能快速聚焦支持者,同时转移弱势话题。

所以,日本在华大使馆的这波操作,远不止于“出于安全考虑”这么简单。它是一串连贯动作的一部分,背后是政治目标、历史叙事和国际话语权的交织。他们选择在九一八这个节点发难,显然算准了时机,把一次中国庄重的纪念,硬生生拽到他们需要的叙事轨道上。

其实,只要去现场看一看,就知道中国的九一八纪念是什么样子,警报响起时,路上的人停下脚步,低头默哀,没有人去找谁的麻烦。在哈尔滨,那部讲731暴行的电影排片满满,观众出来时神情凝重。所有这些都和所谓的安全风险毫无关系。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