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2025CKC上海站:顶级卡丁车赛道速度对决,在10月3日开幕,有何看点?
2025-10-10
那辆看起来像“大号玩具”、成本不过两万元的卡丁车,却是F1职业车手真正的起跑线。 这里没有动辄千万的超级跑车,没有庞大的维修团队,有的只是车手纯粹的技术、勇气和决策能力。 2025年CKC中国卡丁车锦标赛上海站将于10月3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卡丁车世界拉开战幕,这场国内最高级别的卡丁车赛事,被誉为F1车手的“孵化器”。
这是一条连前F1世界冠军阿隆索、库比卡都曾专门来体验的赛道,其魅力可见一斑。赛车的基因,藏在极致的轻量化与严苛的规制里。 成人组与大师组使用的意大利CRG品牌Centurion系列卡丁车,车身采用航空级碳纤维材料,整备质量仅150公斤。
4厘米的超低底盘,将车辆的操控精准度推向极致。 赛事对车辆的统一性要求极为严格,所有赛车必须通过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的32项车检,引擎严禁任何改装,轮胎统一使用指定品牌的干胎和雨胎各2套。
赛道本身,就是一位冷酷的考官。上海国际赛车场卡丁车世界赛道全长1.234公里,拥有18个挑战性弯道,被公认为“亚洲最具挑战性的卡丁车赛道之一”。
它按照国际汽联最高标准(国际A级)设计建造。 其难度在于弯道类型的全面覆盖:低速发夹弯(时速需降至40公里以下)、中速连续弯(时速50-60公里)和高速弯(时速65公里以上)。车手在单圈比赛中需要切换6种不同的转向节奏。
其中,7号90度急弯堪称“失误放大器”,刹车点哪怕仅有0.1秒的偏差,都可能导致赛车冲出赛道。 而15号复合型弯道则是经典的超车地带,在2024年的比赛中,近60%的超车动作在此完成。
赛道表面的10层复合沥青提供了强大抓地力,也会加速轮胎磨损,这要求成人组车手在长达20圈的决赛中不断动态调整驾驶风格。 3层排水系统虽能在半小时内排干积水,湿地转干地初期的“半干半湿”路况,对车手的判断力是极大的考验。
四大组别,百余位车手,赛事设有儿童组(7-12岁)、青少年组(12-16岁)、成人组和大师组(32岁以上)四个组别,部分组别还会根据身高进行细分,以确保公平竞争。 本站比赛吸引了约130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车手参与,是近五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分站之一。
成人组的较量无疑是“神仙打架”,上海锦标赛冠军张宇涵以“零失误”的稳定风格著称,曾在这条赛道创下56.8秒的圈速纪录。卫冕冠军王泳棪则以其在15号弯道犀利的超车技术而闻名,两人曾上演过全程差距仅0.03秒的十圈缠斗。 此外,雨战高手李松原的加入增添了变数,他在超级4T冲刺赛中创下的1分06.467秒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青少年组的竞争同样白热化,朱芮嘉对连续弯道的节奏把控与JeanNathan从海外训练中习得的晚刹车技术形成鲜明风格碰撞,两人在本站比赛前的年度积分仅差5分,此役结果将直接影响冠军归属。
比赛流程分为三个阶段:不计成绩的热身赛让车手适应车辆和赛道;圈速排位赛以单圈最快成绩决定前八名晋级者;最后的冲刺赛按排位顺序发车,以冲过终点的顺序决定最终名次。
判罚体系由国际汽联认证的裁判执行,对切线超车、碰撞等违规行为设有从罚时5秒到直接除名的梯度处罚措施,并辅以ABM毫秒级计时系统,确保判罚精准无误。 积分规则方面,各组别前八名将获得9、7、6等相应积分,年度积分榜首的车手将赢得宝贵的欧洲集训资格,形成了单站竞技与长期成长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卡丁车并非遥不可及的贵族运动,它正变得愈发亲民。 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参与一站CKC赛事(包含租车和报名费)的成本大约在1.5万元左右,加上可重复使用的安全装备,总投入约在1.7万至2万元之间。
这与动辄单站参赛费就超过50万元的低级别方程式赛车相比,无疑是接触专业赛车运动门槛较低的途径。 也使得CKC成为许多怀揣赛车梦想的普通年轻人迈出第一步的理想平台。
10月3日,所有目光将聚焦于上海国际赛车场。 这条1.234公里的赛道,不仅考验着车手的极限,也承载着中国赛车运动的未来。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