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山东舰靠港,市民挥旗打卡,朱先生讲述真实感受
2025-07-18
山东舰来了,海面上像一头沉静的大鲸鱼,军灰色舰体干净利落,浩浩荡荡缓缓靠近,维多利亚港那带着些老香港气息的天际线在远处,风起了。岸边人群,手机举着拍照,孩子拉着家长,解说声夹着兴奋话音,一切闹哄哄,有人举了面特别大的五星红旗,整个人站在山顶,也没避开风头,一览无遗。镜头拉远,这人就成了背景,却把所有人的视线都拉了过去。
全网热搜,话题直接炸了。找到了没,这个挥旗大哥是谁,能不能有点消息软着陆?结果真排查了一大圈,这人终于现身,是个货真价实的香港本地市民,朱先生。
朱先生其实长得普通,穿着一身很接地气的衣服,见镜头还腼腆,一个劲笑说没想到会被拍到。说自己那天一晚上没睡,好像是高考前那种状态,满脑子在想航母进港到底啥样。参观券,没抢到,没有放弃,自己和朋友们清早三四点爬起来,带着一米多长的红旗杆,手拎国旗,沿山路往玉桂山最好的观景点走。山路有点陡,朱先生平时锻炼少,一路冒汗,心里特别急。太阳刚起来一点,港里风浪静,山东舰影子拉得老长,朱先生自己说那时候心里跳得有点快,想赶快到位,不想错过。
他到的时候还有点忐忑,别人拍航母,他想拍旗,觉得这旗帜在风里走一遭,有点讲头,不浪费。碰巧海风来得刚刚好,旗子顺着风使劲拉开,一瞬间说实话,这面旗是整个海港最打眼的颜色。后面好几家媒体,照片视频拍到这个镜头,网上直接刷屏。网友各种评论,有人打趣说全香港最嚣张的就是这面旗,也有人说这不是普通的一块布,是“整个民族后面的底气”。不吵不闹,正好应景。
有人把这镜头放大,回头去找朱先生,问他当时什么心情。他说得特别实在,小时候家里还住在狭窄唐楼,那年代香港社会的矛盾多,家里人一直跟他说“不能被人看不起”,弄懂这个意思得等到自己长大——国旗在手上挥得越有劲,人心底那道气得越足。他说自己小时候听老人讲甲午海战,讲南京战火,讲外面强权的故事,听多了就明白一个理,不强大就会出事。今天站在海边,山东舰就在水里晃着,心里特别踏实,也有点想哭。采访完,有记者问他想和墙外的声音说啥,朱先生摇头,说“没啥要说的,只想家好,国好,旗一直能被风扯得特别直。”
后面他专门跑去山东舰停靠地想近距离看一眼。围观的人太多,安检也严,根本上不了船,他就在旁边转悠,隔着警戒线照了好几张照片,也给家里人看,说以后孩子长大要让他们也见见祖国的本事,别光听爷爷们讲历史了,该看就要亲眼看。还有个细节,朱先生后来在留言板上写了行字: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没啥加工,真情实意,不用雕饰。
其实朱先生这一路的事儿,放在众多欢迎山东舰的市民当中只能算是一个缩影。那天现场,天很热,传说中二十多年最晒的一天,到处都是排长队的市民,看得出有人等得不耐烦,但想放弃的压根没。队伍里年轻人多,学生组团,老师带队,老人拄拐杖一步一步挤到靠前点位置,都不喊累——体验是,这趟值得。
别说普通群众,采访队里那几个跑新闻多年的记者,都说从没见过这种架势。一个老师上舰,体验升降台,一下来眼睛红着,说了一段特别实在的话:他站在甲板上脑海里全过了一遍中国百年来的苦和难,然后是现在的强大,想起来味特杂。老爷爷黄志聪话少,嘴唇控制得不太好,说国家安全家里才能安全,声音发抖压着,还是说了出来。“希望大家都爱国。”这种话搁平时就是普通口号,真到人堆里,场面一对比,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不是喊的,是活生生的现实感受。
现场很多瞬间全是手机对准舰船狂拍。有人嫌手机分辨率不够,有人拉着孙子合影。山东舰的舰员跟群众招手,群众还有点不好意思,结果有人突然喊了句谢谢祖国。说是谢,其实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情感。
网上段子特别多,有人说香港这一天,空气里都冒着安全感。有的说,山东舰哥,一路漂洋过海挺远,咱们守着一片海,靠着一面旗,可安心了。
如果推开看,这面旗背后,其实是过去一百多年所有中国人的缩影。之前是虎门销烟,是甲午痛楚,是南京烽火,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夜灯火通明,最后是今天山东舰在港湾里安静入列。不到百年时间,世界格局反转,一路磕磕碰碰,但能一直走下去,把船造得大,把家守得住,把旗扛得高。
所有故事绕到最后,其实都在说一回事:这不是一面红旗的事,是一种集体的底气,是每个人骨子里那点不服输的劲气,不管走多远,香港和祖国的连结都在。
山东舰来了,旗飘得更直了。几代人的梦想,更现实,也更踏实。过去别人看我们,是用望远镜;现在,是用导航仪。
谁能想到,当年靠望远镜偷看的那个中国,现在航母自己驶进来了。山还是这座山,海还是这片海,只是人不再一样,底气也完全不一样。
未来谁还敢说中国人没自信?国旗一扬,答案都写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写在一切见证历史的笑脸里。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